優衣庫研究(中)如何成為不平庸的企業

2020/03/24


      旗下擁有「優衣庫」、「GU」等品牌的日本服裝企業迅銷正在加速開展海外業務。會長兼社長柳井正説:「今後100年是亞洲的時代」,優衣庫2019年將店開到了印度等地區。GU也計劃進入東南亞市場。銷售額達到2.3萬億日元,上市25年後擴大到70倍,迅銷成為了全球名列前茅的服裝企業,但其企業體制也開始呈現出追求安穩的一面。為了打破增長的困境,此前積攢的現金存款如何有效利用將決定迅銷未來的發展方向。

       

優衣庫在越南的門市

     

      「1.115萬億日元」,迅銷1月9日公佈了2019年9~11月的財報數據,雖然成績單説不上亮眼,但「現金和準現金」在3個月時間內增加了285億日元。盈利業務持續擴大,2019年突破了1萬億日元大關。銀行貸款較少,現金存款與5年前相比增加了3倍以上。關於迅銷的現金存款,野村證券分析師青木英彥認為,「如果有合適的投資對象進行投資當然不錯,但拿在手裏也不算差」。

 

      現金積攢下來的背景之一是柳井正開設優衣庫1號店時的苦澀回憶。雖然為了實現業績增長不斷積極開店,但運轉資金枯竭,只能通過負債經營的方式苦苦支撐。柳井正説,迅銷曾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有利潤但沒有資金」的狀態。

   

  

      沒有投入資金實施大型併購(M&A)也是原因之一。為了將業務擴展到優衣庫以外的其他領域,迅銷2000年代開始陸續向高級女裝「Theory」和法國內衣品牌「Princesse tam. tam」等國內外實力品牌進行出資和收購。


 

       有些海外品牌收購後運營陷入苦戰,其中銷量增長乏力的也不在少數。有原迅銷高管表示,「優衣庫色彩過濃也帶來了一定影響」。以法國女裝「Comptoir des Cotonniers」為首,近幾年減值損失十分嚴重,自2012年收購美國高級牛仔服裝企業J.Brand控股後,迅銷沒再進行大型併購。

 

      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接連收購電商企業等,加速開展實體店舖與線上相融合的業務模式。迅銷為了完成線上銷售額佔整體30%的目標,雖然一直在自主推進技術開發,不過與併購戰略卻一直保持距離。

 

      柳井正説:「不想通過花錢收購來實現增長」。迅銷今後將把積極開店作為增長戰略的核心。在華人圈以每年近100家的速度開店,還計劃在菲律賓及越南等東亞地區擴大店舖網路。力爭合併銷售額達到10萬億日元,以新興市場國家為核心,海外業務將成為主力。

 

      不過,新興市場國家的網路消費不斷擴大。在這一背景下,原來的線下大量開店模式受到限制。在南韓和中國等地區,政治和傳染病等新的風險也在顯現。特別是中國,雖然店舖規模僅次於日本,達到700多家店舖,但新型冠狀病毒的問題如果走向長期化,影響會非常大。

   

      在服裝行業,採用名為「D2C(編者注:Direct to customer,意為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商品)」網路直銷模式的新興企業在日本國內外迅速發展。其業務模式是通過社交平臺(SNS)等獲取個人的需求,迅速上市暢銷的流行服飾。

 

      柳井正就D2C品牌表示,「不可能這麼輕鬆推出客戶想要的商品,完全是趣味級的商業模式」。他認為D2C不能形成大規模的業務模式,銷售額僅能達到200億~300億日元,目前不會對迅銷構成威脅。

 

      話雖如此,但要想持續保持增長,作為品牌就需要有個性和特點。迅銷也開始採取新舉措。尋求一種通過簡單設計即可經久耐穿的服裝「LifeWear」。利用這種以年輕人為主注重環境和社會影響的商品,與「道德消費」的潮流也很吻合。2019年8月迅銷還積極創辦刊物《LifeWear Magazine》,並積極在社交平臺推送消息。

 

      「去年年底我辭去了軟銀集團外部董事一職。今後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迅銷」,柳井正在1月9日的董事會上這樣表示。柳井正和軟銀集團的孫正義互相欣賞,從2001年開始為軟銀集團建言獻策。對於通過收購實現企業發展的孫正義,柳井正表示「正好和我相反」。

 

      柳井正曾斷言,「如果企業追求安穩就會死亡」,合併銷售額超過2萬億日元的迅銷如果失去挑戰的鬥志,可能就會淪落為攢錢的普通日本企業。柳井正要想打破自己不喜歡的求穩局面,自身的「蛻變」將成為重要課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