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的中國路(上)進駐28年的曲折
2023/11/13
日本便利店企業羅森(LAWSON)在中國開設的門市數在8月突破6千家,2025年達到1萬家的目標也已進入射程。今年是羅森進駐中國的第28個年頭。由於遭遇重重困難,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中國業務的相關負責人們一直忍受著來自周圍的批評。雖然新冠疫情導致2022財年(截至2022年12月)陷入虧損,但預計2023財年將扭虧為盈。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通過採訪懷著「不成功就不回日本」的執著信念堅持開店的當地負責人,回顧羅森的開店歷程。
![]() |
羅森在6月進駐廣東省佛山市(9月6日) |
「2025年底實現增加到1萬家店的目標並沒有放棄」,9月上旬,羅森負責指揮中國業務的常務執行董事三宅示修熱情地接受了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
6千家店相當於羅森日本門市數量(約1萬4600家)的4成。據行業團體「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從中國便利店市場的門市數量來看,羅森位列第5位,在外資便利店中排在首位。超過了截至2022年擁有3319家店的7-11(第8位)和擁有2666家店的全家(第10位)。
要達到1萬家店,未來兩年多必須增開4千家店。「因新冠疫情(而受到打擊的)部分門市已經關店,這是一個有點困難的目標」,三宅一邊坦言,一邊也對達成目標顯示出意願。
Daiei創始人中內功決定進駐中國
羅森1996年進駐中國。據稱,上海市政府當時希望日本大型零售企業Daiei Group(大榮集團,當時為羅森的母公司)的創始人中內功在上海「開設Daiei (超市)」。
![]() |
擔任羅森中國業務一把手的常務執行董事三宅示修(圖片由該公司提供) |
對此,中內功給出的回答是:「如果不是Daiei,而是Lawson(羅森)的話,我們願意開店」。於是由羅森出資70%,上海市政府相關企業「中國華聯集團」出資30%,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上海華聯羅森」。1996年7月第一家店開業。這是日本企業首次在中國開設的便利店。
據稱,當時中國的零售行業仍屬於中國政府限制外資的對象,規定外資持有的股份不能超過一半,但上海市政府將羅森視為特例給予批准。
不過,由於經常在開店的房屋談判等方面花費較長時間,2003年時,羅森門市數量也只增加至約100家。由於當地便利店也紛紛創立和崛起,爭奪顧客的競爭變得激烈。
羅森方面當時判斷認為:「日系企業色彩濃厚、本地化難以取得進展導致門市擴張緩慢」。2003年,羅森將上海華聯羅森的部分股權轉讓給合資對象企業,把出資比例由70%降低到了49%。
門市數量在2003~2004年的1年裏增加了約100家,達到約200家。雖然1996年以來一直處於營業虧損狀態,但2004年實現盈利,本土化暫時取得成功。
![]() |
上海市早期的羅森門市(2002年1月) |
不過,之後迎來的卻是意想不到的艱難道路。2003年,合資對象企業華聯與另外一家中國大型流通企業合併,上海百聯集團由此誕生,作為同行的中國便利店「快客」也成為該集團旗下企業。在百聯方面的管理下,羅森培養的當地人才被調動到快客,羅森方面也因為擔心運營經驗被百聯盜用而減少了派駐中國的日本人。合作關係由此變得緊張。
經營環境也瞬息萬變。羅森的母公司Daiei由於經營不振,于2000~2001年將羅森的股票逐步出售給了三菱商事。成為最大股東的三菱商事2002年派遣新浪剛史(現任三得利控股社長)擔任羅森的社長。
「日本國內的便利店市場(將來)將達到飽和狀態」,新浪剛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於2009年做出了加強海外業務的指示。
中國在2008年左右由於伴隨北京奧運會的開發業務等,土地及房租價格暴漲,羅森以房租便宜的地下等商鋪及小型店舖為主。與開了大型店的7-11及全家在店舖實力上拉開了差距。
被新浪剛史委以重建中國業務重任的是三宅。因為三宅同為三菱商事的貿易人員,熟悉中國的食品業務。三宅2010年進入羅森,作為中國業務負責人被派到上海。
三宅經新浪剛史允許從日本國內各業務部招攬從事新店舖物業開拓、店舖運營及商品開發等的精英級人才,各負責人陸續被派到上海。
羅森認為要想重建中國業務,需要回購當地合資公司上海華聯羅森的股票改成過半出資,因此著手與合資方百聯展開談判。但百聯方面予以拒絕,理由是「羅森(上海)有盈餘,不需要出售股票」。
「不想去的便利店」,羅森曾排第一
「如果局限於上海業務,將毫無發展」。
考慮到這一問題的羅森于2010年做出了進駐中國內陸城市重慶市的計劃,並通過100%出資成立了子公司。然而,據説當三宅去拜訪重慶副市長時,卻被告知,重慶原本希望全家或7-11來開店,結果是羅森,讓人遺憾。
重慶副市長這樣説的原因是「在不想去的便利店排行榜上,羅森排在第一名」。2010年當時,該公司在上海實施的問卷調查得到的是這樣的結果。對此,三宅「很是震驚」。由於受中國國有企業百聯的影響較大,當時羅森的店舖內很髒,服務品質也較差。
「不拿回經營主導權的話,品牌形象難以恢復」。經過1年半左右的談判,2011年9月羅森從百聯回購了股票,將對上海華聯羅森的出資比例提高到了85%。
「10年後在中國要開1萬家店」,2010年左右,新浪剛史在記者會等場合提出了這樣的目標。「是真的嗎?真要開1萬家店?」,三宅等現場的派駐人員等對此驚訝不已。原因是,當時羅森在中國只有區區300家店。
為了重建業務,首先著手的是恢復受損的品牌形象。為了致力於開發甜點及麵包等自有品牌(PB)商品,羅森與當地食品工廠合作,建立了極其詳細指導和管理品質等的機制。2012年,羅森在上海開設了以奧特曼為主題的店舖等,還打算利用動畫片向年輕人群進行宣傳。
![]() |
以奧特曼為主題的羅森新店舖(2012年5月,上海市) |
與此同時,羅森推動擴大營業區域。相繼在大連市(2011年)、浙江省(2012年)、北京市(2013年)成立了現地子公司。作為統管各業務公司的公司,2012年5月成立了羅森中國投資(羅森中國),三宅成為擔任負責經營的總經理。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