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黃金生産或觸頂
2015/04/23
國際黃金調查機構世界黃金協會(World Gold Council,簡稱WGC)發佈的報告顯示,2014年的全球黃金産量較去年同比增長2%,達到3114噸。連續6年出現增長,産量創歷史新高。不過,報告又指出:「今後礦山項目的産量將減少,預計在2015年觸頂」。世界黃金協會是由全球的礦山企業出資成立的機構。這顯示出黃金生産商已自行釋放出減産的信號。
到目前為止,全球黃金的開採總量達到17.7萬噸,幾乎可以裝滿3.5個標準奧運會用游泳池。金礦在1990年代中期迎來發現的高峰。通常一座金礦在開採20年後達到産量峰值,之後的産量會越來越少。因此認為黃金産量將減少的觀點突然甚囂塵上。
此外,受金價下滑影響,盈利狀況出現惡化的礦山企業不再涉足開發新的項目。作為國際指標的紐約黃金期貨價格曾經在2011年9月創下1金衡盎司1923.7美元的最高值,當前已下跌至1金衡盎司1200美元。
在金價上漲期間,礦山巨頭紛紛通過收購來擴大生産規模。而當黃金泡沫退去後,礦山巨頭又不得不對持有的礦山進行減損處理,導致利潤蒸發。世界上最大的金礦企業加拿大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oration)2014年度最終虧損29億美元。自2012年度以來已經連續3年陷入最終虧損。
全球主要金礦的生産成本都在1金衡盎司1000~1200美元左右,與目前金市的水準基本相同。日本的市場分析師豐島逸夫指出,黃金産業環境日益嚴峻,「最近3年沒有什麼新的開發計劃」。
不過,中國的礦山企業則試圖增産。巴里克等礦山巨頭每年的産量能達到200噸,但在中國則存在許多規模上僅為巴里克的10分之1的中小礦山企業。這些中國企業的生産成本僅為每噸700~800美元。原因在於通常礦脈位於地下500~1000米深處,而在中國,地下100米的地方就能開採出黃金。
據推算,中國2014年的黃金産量約為460噸。遠遠高於第2位的澳大利亞(約270噸),連續8年位居首位。俄羅斯和美國分別以260噸和210噸位列3、4位,秘魯以170噸排在第5位。
中國原則上禁止黃金出口。生産的黃金基本上不會流向國外市場,有觀點猜測這些黃金全部被中國央行等機構作為儲備收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