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引發世界原材料通縮加速
2015/11/20
代表性國際商品指數湯森路透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數(Thomson Reuters Core Commodity CRB Index,1967年=100)11月之後急劇下跌,17日跌至183.71,創下13年來的最低水準。
![]() |
![]() |
鎳和鋅的價格也跌至近6~7年的最低水準。日本太平洋金屬的常務執行董事菅井一之指出,在鎳的最大消費地中國「作為鎳主要用途的不銹鋼的商品流通情況很差」。
各國對2016年中國的需求放緩抱有擔憂,原油價格的跌幅也出現擴大。中東産杜拜原油價格日前創出了7年來的最低價。
另外,受中國設備過剩影響,對海外的材料出口急劇增多也産生了影響。粗鋼産量佔全球一半的鋼鐵的價格大幅下跌。熱軋線圈的國際價格在1噸300美元左右,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值。
受2008年之後的經濟刺激政策提振,中國廠商積極加強金屬材料的設備産能,2014年中國的粗鋼産量達到2006年的2倍。不過,目前道路和鐵路的基礎設施投資告一段落,設備過剩愈發顯現。加之生産調整遲遲未能取得進展,過剩産品流向了亞洲市場。1~10月中國的鋼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長25%。
中國的鋁冶煉行業目前60%以上的企業陷入虧損。1~10月鋁製品的出口量同比增長了10%以上。
影響正在持續擴大。中國産鋼材湧入東南亞市場,被奪走市場的南韓浦項製鐵轉而加強對日本出口。進口鋼材價格出現下跌,日本國內的鋼材價格也比2015年初下跌了10%。
預計新日鐵住金2015財年(截至2016年3月)的合併經常利潤將同比減少45%。美國大型鋼鐵企業US鋼鐵和主力鋼鐵廠商AK鋼鐵決定暫停高爐運轉。一方面,日本大成建設等大型建築公司在鋼材價格下跌的背景下,上調了2015年度(截至2016年3月)的業績預期。
越來越多的觀點認為,受中國大量出口廉價原材料影響,「亞洲和新興市場的物價面臨下跌壓力,已開發國家方面,已開始對美國的物價産生影響」(日本伊藤忠經濟研究所的主任研究員武田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