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停滯的狀況可能走向長期化。中國經濟的減速開始對日本企業的生産和出口産生影響。日本薪金上調,個人消費曾備受期待,目前卻被食品等物價上漲所拖累。如果企業能保持良好的收益和雇用,能多大程度帶動設備投資和個人消費成為關鍵所在。日本經濟正站在能否繼續復甦的分岔路上。
優衣庫將2015年秋冬新品的價格平均上調了10%。由於日元貶值趨於長期,在保證品質的同時維持原價變得越來越困難。優衣庫母公司迅銷的社長柳井正表示,「匯率變動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尋求各方理解優衣庫繼2014年秋季之後再次漲價。
漢堡快餐連鎖店「鮮堡(Freshness Burger)」的運營公司Freshness在4月漲價之後,在9月又一次罕見漲價。4月的漲價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9月則是為了轉嫁上漲的人工費。
日本的食品和服裝在持續漲價。反映日用品價格動態的「日經和東大每日物價指數」在近期同比上漲了1.5%。日元貶值和夏季氣候異常推高了原材料和生鮮品的價格。剔除物價影響,8月的實際工資同比上漲0.2%。但是,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也在漲價,日本民眾無法切實感受到工資上漲帶來的好處。
成為家庭收支重負的日元貶值卻推高了製造業的收益。如果收益增長帶動加薪和設備投資,經濟應該進入良性循環。但這股風刮得有些怪異。由於中國經濟的減速,通貨緊縮正在悄然無息地向日本企業走近。
建築機械和建材鋼板的流通價格自年初以來下跌了約10%,創下2年半來的最低水準。東京製鐵的常務今村清志已感到了危機,「廉價的進口商品正在大肆兜售」。中國國內的鋼材需求持續低迷,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鋼鐵廠商的對日出口出現增加。天然橡膠和銅的國際價格也創出6年來的最低值。
「為了去庫存化,將進行減産」,在智慧手機零部件加工中使用的小型車床領域具有優勢的日本津上自7月起,被迫對中國工廠進行減産。2015年春季的産量曾達到每月800~900台,但目前已降至此前的40%左右。此外,日立建機時隔14年徵集了自願提前退職員工。
作為設備投資的先行指標,7~9月的日本機械訂單很可能出現2位數的同比降幅。日本企業業績在2015年度預計也將創出新高,但由於生産不振,設備投資前景愈加充滿不確定性。
非製造業由食品漲價和訪日外國人消費構成利多。大阪新阪急酒店8月客房入住率達到99.1%,客房單價比上一年提高3成。不過,中資旅遊公司東瀛假日(位於日本大阪市)總經理吳煜康擔憂地表示,「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取消了行程」。
負面因素不僅限於中國。「貨櫃運費的下降比想像中嚴重得多」,日本船主協會會長工藤泰三邊嘆氣邊説。從亞洲前往歐洲的貨櫃貨物現貨運費降至上一年的一半以下。大幅低於海運作業的盈虧平衡線。
美國也同樣脆弱。美國2015年新車銷量預計將時隔14年突破1700萬輛。但突出的是相當於實際打折的銷售獎金。馬自達的一名高管説:「經銷商即使每台降價1千美元也能賺錢,就跟大拍賣似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