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鋼材市場冬去春來?
2016/01/28
![]() |
鋼材價格2015年的一年內下跌了40%左右。原因是擁有過剩生産設備的中國持續高水準生産,加上經濟增長減速導致需求停滯。擁有大量庫存的中國廠商通過降價擴大出口,結果導致亞洲市場的供需失衡。
一方面,價格下滑也導致很多中國鋼鐵廠商陷入虧損。新日鐵住金的一位高高管表示,「(中國廠商)已經扛不住以低於生産成本的價格供貨」。另外,中國寶山鋼鐵及台灣的中國鋼鐵等對市場行情影響力較大的廠商也紛紛表示要漲價,改善盈利的機會加大。
之前一直持續擴大的鋼材生産也開始被踩下煞車。中國2015年粗鋼産量為8億383萬噸,比上年減少2.3%,時隔34年轉為負增長。除了競爭力較弱的中小高爐停産之外,鞍山鋼鐵等部分骨幹企業也開始減産。因此,中國國內的鋼材交易價格出現了反彈。
另外,進入2016年以後,中國政府首腦也開始要求産能過剩的企業壓縮設備。日本經濟産業省表示,「中國似乎已正式開始著手解決作為削減産能障礙的就業問題」,比如盡力應對因工廠關閉而失業的人員等。
不過,亞洲的鋼材交易價格上漲勢頭並不顯著。中國的內需以建築領域為中心表現低迷,價格上漲後,鋼材的供應也容易隨之增加。日本一家從事鋼鐵貿易的商社表示,「貨幣持續貶值的俄羅斯産品也可能以低廉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因此,日本鋼鐵聯盟會長柿木厚司認為「低迷的市場行情不會呈V字形復甦」。
2015年,中國鋼材年出口量首次超過1億噸,超過了日本的粗鋼産量。在全球,反傾銷等貿易摩擦接連不斷,日本廠商的出口環境也不斷惡化。在亞洲地區,以中國供給過剩體制為背景,合成纖維等多種材料的交易價格也持續低迷。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