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在原油和液化氣領域各有利弊

2018/07/25


  圍繞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中國的對抗措施7月6日啟動。中國徵收報復性關稅的主要對象首先是農産品。在第2階段,原油等美國能源也可能成為目標。在美國原油出口中,對華出口占到2成。市場上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反制將給美國的原油出口擴大踩下煞車。市場已經意識到美國指標原油價格上漲的趨勢可能受到壓制。

   

美國巴肯地區的頁岩油氣開採設備

       

  中國為了對抗美國的追加關稅,將分2個階段採取關稅反制措施。6日以大豆等美國農産品為中心,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産品加徵額外關稅。對其餘160億美元商品的額外關稅啟動時間將在今後確定,但原油等能源引人關注。中國徵收額外關稅的稅率與美國相同,為25%。

   

  對美國而言,中國是僅次於加拿大的第2大原油出口目的地(2017年數據)。美國由於增産頁岩油,原油出口量在3年裏增至3倍。由於作為指標的WTI(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原油期貨的價格低廉感一度加強,2018年1~3月中國的進口量同比達到2倍。

      

  不過,在中國的進口原油中,美國産原油僅佔數個百分點。英國調查公司伍德麥肯茲(Wood Mackenzie)認為「中國找到替代進口來源很容易,但美國難以找到中國這樣的大規模替代出口目的地」。

  

中國石油的加油站(Reuters)

       

  美國石油行業對此感到越來越擔憂。美國石油協會(API)6月針對川普政府的對華關稅發表聲明稱,「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戰爭損害美國經濟」。

  

  為替代美國産原油,中國可以從非洲和中東增加進口。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也已決定放寬聯合減産,中國的採購或將變得容易。此外,伊朗也是強有力的原油供應來源。美國要求各國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但中國似乎打算拒絕。

       


      

  日本日生基礎研究所的高級經濟學家上野剛志指出,「中國從其他國家進口,在世界上對行情影響中性,但WTI將面臨下行壓力」。相比倫敦北海布蘭特原油期貨,WTI原油期貨的價格低廉感一度縮小,但雙方的價格差有可能再次拉開。

   

  中國面對美國額外關稅顯示出一步也不讓的姿態,但仔細觀察報復性關稅措施的目錄,可以發現中方並非一味強硬。除了原油之外,中國還列入了天然氣,但液化天然氣(LNG)則排除在外。中國原本並未從美國進口氣體天然氣,但卻是美國液化天然氣的大客戶。

    

  中國為抑制嚴重的大氣污染,正推進「煤改氣」政策。如果對美國液化天然氣開徵高關稅,有可能加大中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壓力。2017年冬季,中國的天然氣採購陷於被動的痛苦經歷也歷歷在目。這也透露出中國無法把美國産液化天然氣排除在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久門武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