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白米出口價格將創新低

2019/11/26


       2019年日本向海外出口的白米的平均單價預計創出歷史最低。原因是單價高的面向富裕階層的銷售增長乏力,另一方面,追求低價白米的和食店等商用的供貨正在增長。白米出口價格最近10年左右維持下跌趨勢。由於低價白米的需求擴大,今年1~9月的出口金額達到31億日元,是2014年全年的2倍多。

 

       日本農林水産省的資料顯示,1~9月白米(不含援助白米)的出口單價(FOB、離岸價格)為每公斤263日元(約合人民幣17元),同比下降3%,2019年全年預計創出歷史最低。自有可比統計數據的2006年起基本上維持下降趨勢,與06年相比下跌4成。

 

 

       背景是日本産白米起初主要在海外的百貨店和超市等面向富裕階層銷售,但近年來商用不斷增加。涉足出口的大型批發商表示,「只要是日本産白米就能高價出售的市場已經飽和。面向追求低價白米的餐飲行業的銷售佔整體的一半以上」。

 

       2013年「和食」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産,壽司店、居酒屋等和食店在世界各地迅速增加。日本農林水産省的統計顯示,海外的和食店2017年達到約11.8萬家,增至2006年的5倍左右。以「使用日本産白米」為賣點的店舖也逐漸增加,但商家希望控制關係到業績的食材進貨價,因此需求集中於低價白米。

 

       低價格白米的需求增加推動出口。20191~9月的出口量為11752噸,同比增加24%。2019年預計創出歷史最多,迅速增至2013年的約5倍。主要出口目的地分別為香港(33%)、新加坡(23%)和美國(12%)。各國和地區的平均單價都在下降,面向選購低價格白米的店舖的銷售似乎正在增加。

 


 

       與此同時,産地也優先供應低價格白米。自約10年前開始出口新潟産白米的生産者團體「新新潟米network」的坪谷利之表示,「高價的越光米無法與海外和食店在價格上達成妥協,正在增加價格低1~2成的‘越後息吹米’和‘絹光’等的供貨」。

 

收穫前的絹光白米

 

       生産和流通成本需降低

 

       日本政府致力於擴大日本産白米的出口。要想增強出口競爭力,除了通過大規模集中種植戶減少生産成本外,還需要實施減少流通成本的政策。

 

       日本白米的生産成本比海外白米要高。據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2017年日本每千克白米的生産費用約為250日元(約合人民幣16.2元),是美國(2000多日元,約合人民幣2.2元)的約7倍。白米種植戶的平均種植面積之差達到百倍以上,原因是日本難以使用大型機器,生産效率低。日本的生産成本近幾年基本保持不變。

 

       白米的出口大多經由多個批發商,所以流通成本也容易增高。秋田縣的大潟村秋田小町生産者協會於今年11月開始無中間商的直銷出口,據悉面向台灣超市等的出口價最多有望降低3成左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