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澳印將為確保稀土展開合作
2021/03/12
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4國將在確保稀土方面展開合作。4國將共用生産技術和開發資金,還將聯手製定國際規則。稀土是高性能馬達和蓄電池等不可或的材料,中國在産量上掌握6成的全球份額。
![]() |
中國在稀土産量上掌握6成的全球份額(kyodo) |
關於稀土,用於純電動汽車(EV)馬達的釹和鏑等,在供應方面依賴中國的物質很多。包括風力發電在內,對於與「去碳化」相關的各類産品來説是必不可少的材料。稀土還被應用於戰鬥機和導彈防禦系統等國防領域。
中國基本壟斷土壤污染等環境負荷較重的稀土類物質的分離和冶煉工序。美國也在中國冶煉本國産礦石,其進口的8成産品來自中國。
![]() |
2010年,中國在事實上停止了對日本的出口。一部分稀土的單價高漲至約9倍,市場和企業都受到影響。隨後,日本將供應企業擴大至越南等,對中國的依賴從2009年的9成降至6成。本田攜手日本大同特殊鋼公司開發了面向混合動力車(HV)馬達的不使用鏑的磁鐵,日本電産也開發出了不需要稀土的馬達技術。
2月24日,美國拜登政權簽署了在4個重要品類上調整供應鏈的總統令。列舉了半導體、高容量電池、醫藥品和重要礦物,提出在100天以內攜手同盟國出台對策。
第一輪措施正是在稀土領域與日澳印的合作。4國首腦3月12日線上上舉行磋商,確認分散供應鏈的必要性。將通過事務級官員啟動具體政策的協商。
核心措施之一將是討論冶煉技術。稀土礦脈包含放射性物質的情況很多。4國將探索不易排放放射性廢棄物、低成本的冶煉方法。
還存在向開採和冶煉提供銀團貸款的方案。美國政府將支援在美國處理澳大利亞産礦石的計劃,日本也在討論參與。將在資金方面推動中國以外國家的項目。
國際能源署(IEA)力爭制定能抑制中國實施出口管制的規則。討論制定讓各國彙報儲備量的規定。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統計,中國截至前一段時間在産量上仍具有9成左右的份額,但隨著加強危機感的美澳增産,到2020年降至58%。一方面,美國佔16%,澳大利亞佔7%。印度在儲量上擁有6%的份額,日本在進口量上排在世界第3位。由於中印邊境局勢等,4國攜手的姿態正在加強。
三菱UFJ研究諮詢公司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清水孝太郎表示「(成為純電動汽車磁鐵的原料的)鋱和鏑等難以從中國以外採購」。並非僅憑日美澳印就能打造完整的供應鏈。合作似乎是希望讓中國改變應對方式變得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