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住宅面臨漲價壓力

2021/05/06


     受世界經濟復甦和去碳化的趨勢推動,國際大宗商品正在聯袂上漲。銅時隔9年突破1萬美元/噸,顯示國際大宗商品綜合價格波動的指數也創出2年半以來新高。除了銅等金屬之外,木材等農林産品也在上漲。通過原材料價格走高,成為推動住宅、汽車和家電等價格上漲的因素,正在對物價緩慢産生影響。

   

    用於廣泛製造業的銅的需求和價格體現經濟動向,有「銅博士」(Doctor Copper)的稱號。成為指標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3個月銅期貨在中國時間4月29日晚間一度漲至1萬8美元/噸。逼近2011年2月創出的1萬190美元的歷史最高價。

   

     價格上漲不僅限於銅。作為國際大宗商品指數,湯姆森路透社核心商品CRB指數4月29日漲至創出2018年10月3日以來新高的200.67點。與2020年4月的低點相比,漲幅達到89%,高於同一期間的日經平均指數的漲幅(49%)。

   

 

     「火車頭」之一是金屬資源。除了經濟復甦帶來的需求增加之外,各國轉向去碳化政策的趨勢也成為東風。

   

     與CRB指數上次創出新高的2018年10月相比,用於純電動汽車(EV)的銅上漲58%,用於太陽能電池板的銀上漲79%,白金上漲44%,電池材料鎳也上漲35%。存在因新冠疫情後的大規模貨幣寬鬆而膨脹的資金流向具有「去碳化」這一主題性的大宗商品,推高價格的一面。

   

     此外,農林産品也在上漲。由於新冠病毒疫情後的在家辦公的普及和超低利率,美國發生住宅熱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木材期貨價格達到約1440~1460美元/1000板英呎(2.4立方米),與2018年10月相比漲至逾4倍。穀物也受天氣異常導致的欠收影響而聯袂走高。以上漲92%的玉米為例,在最大生産國美國,作為混入汽油用作汽車燃料的生物乙醇的需求佔到約3~4成,作為代替能源正在普及。

   

     形成對照的是原油等化石燃料的價格波動。作為國際指標的北海布蘭特原油期貨最近2年半下跌21%。隨著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受目前的需求復甦預期推動,價格正在上漲,但很多觀點認為,從長期來看,原油消費將受到抑制。

     


    

     大宗商品指數一直與原油價格波動聯動。原油作為全球能源得到最廣泛使用,同時還直接關係到石油化學産品的價格波動。由於對廣泛産品價格産生影響,在觀察物價動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不過,大宗商品指數創出2年半以來新高,在很大程度是是原油以外的商品價格起推動作用。歐洲能源交易所集團的高井裕之認為:「在全球去碳化的潮流之中,石油的時代將迎來終結,今後將進入利用礦物資源的綠色電力的時代」。

    

     金屬和穀物等各種商品價格上漲,將通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推動住宅、汽車和家電等耐用品和食品上漲。如果企業轉嫁上漲的成本,消費者物價的上升壓力有可能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浜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