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高漲或迎終結,小麥降至1年2個月新低

2022/12/08


      小麥的國際價格下跌,已降至約1年零2個月以來新低。最大出口國俄羅斯的供應將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增加,烏克蘭危機和美歐歉收導致的供應短缺跡象緩解。押注黑海地區穩定供應的對沖基金等投機資金的拋售也出現增加。糧食價格的上漲走向終結的可能性已出現。

    

  

      成為指標的美國芝加哥市場的小麥期貨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12月6日一度跌至7.23美元/蒲式耳,創出2021年10月中旬以來的最低點。比11月底下跌9%,相比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後的3月上旬創出的最高價(13美元左右),跌幅達到5成。

   

      背景是世界最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的供應大幅增加。金融資訊公司Refinitiv的數據顯示,10~11月海上出口量分別為佔全球近4成的逾400萬噸,比僅為約300萬噸的8~9月增加。由於9月的收穫,俄羅斯的國內庫存出現過剩,擴大出口的壓力加強。

 

      據美國農業部預測,俄羅斯2022~2023年度的産量比上年度增加2成,有望創出歷史新高。與産量因乾燥和熱浪而增長乏力的歐美形成對照,夏季至秋季收穫順利推進。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西浜徹指出「以烏克蘭危機為契機,對於作為糧倉的俄羅斯的關注度提高」。

    

      俄羅斯産價格低於北美産,被中東和北非廣泛接受,在這些地區,支援俄羅斯的國家也很多。調查機構OEC的數據顯示,在俄羅斯的出口額(2020年)中,小麥為3%左右,作為獲取外匯的手段遜色於原油(2成)等。不過,西浜表示「對俄羅斯來説,與經濟的側面相比,小麥更是在國際社會保持存在感的王牌」。

   

由於黑海穀物走廊的設置,烏克蘭産的出口仍在持續(REUTERS)

 

      截至11月,美國和歐洲的歉收被強烈意識,全球的出口國庫存降至10年來最低水準,警惕供應短缺的觀點很多。日本製粉(NIPPN)的首席穀物分析師服部秀城表示,這種短缺「能夠以俄羅斯産彌補」,目前這種觀點正在加強。 

 


      佔份額9%的烏克蘭産小麥也在持續出口。安全運輸該國産農産品的黑海穀物走廊經過聯合國和土耳其的斡旋於7月設置,到11月中旬,期限進一步延長120天。自8月出口重啟至目前,逾1200萬噸烏克蘭産農産品經由黑海出口,小麥佔到3成。

      俄羅斯10月下旬以烏克蘭軍隊的無人機攻擊為由,單方面停止了協議,但於11月重啟。日本農林水産政策研究所的高級主任研究官長友謙治分析稱「俄羅斯正在以出口為前提生産小麥。已開始認為如阻礙烏克蘭的出口,將遭到各國的打擊,也不利於本國産的出口」。

    

      對供不應求的擔憂緩解,投機資金也在加強拋售態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下旬的投機資金(非商業部門)的凈賣出量達到3萬3305手,創出自2019年5月中旬的約2年半來的新高。尤其是11月中旬以來,凈賣出量連續3周以5000手的規模擴大。投機資金認為今後俄羅斯産的供應增加將成為行情的沉重壓力。

   

      成為食品價格指標的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食品價格指數截至11月連續8個月下跌。穀物價格指數也在走低,FAO指出「原因是俄羅斯供貨增加導致全球市場的競爭激化」。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員阮蔚認為,「約7美元的小麥仍然昂貴,但食品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較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