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方向未定,石油投資放緩 市場不穩
2023/03/06
全球能源的去碳化趨勢是否加速?還是維持化石燃料屬於主角的時代?目前仍看不清。由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石油大型企業沒有大幅提高石油和天然氣的産量。問題在於如果未來是以化石燃料為中心,按照目前的開發規模,將出現供應短缺,價格高企或將長期持續。有可能對新興市場國家的貧困階層造成嚴重影響。
「3年前和今天的世界完全不同」,石油巨頭之一英國石油(BP)2月7日宣佈,調整削減石油天然氣産量的計劃,將截至2030年的生産速度從作為當初目標的比2019年減少40%上調為減少25%。受能源危機影響,目前化石燃料的需求正在增加。投資者認為已成為現實的經營戰略,發佈消息後的BP的股價較前一日上漲8%。
![]() |
但是,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伯納德·魯尼(Bernard Looney)也沒有忘記「上保險」,表示「在維持對石油和天然氣投資的同時,還將增加低碳領域的投資。將維持能源安全保障和適當的資源價格」。
今後去碳化取得進展?還是化石燃料繼續成為主角?截至目前,專家仍莫衷一是。國際能源署(IEA)的預測顯示,根據到2050年溫室氣體凈零排放實現的願景,截至2030年的石油需求將比2021年減少20%。另一方面,如果是世界各國維持目前的以化石燃料為主體的能源政策的現行政策路線,截至2030年的石油需求將比2021年增加8%。
![]() |
由於願景不同,各能源開發企業的經營環境將明顯改變。如果凈零排放的願景得以實現,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減少,油田等的資産價值將隨之下降。雖然因目前的需求增加而轉向增産,但由於中長期的不確定性,並未啟動大規模的增産。
此前各能源企業隨著原油價格上漲,一直相應地增加開發投資。現在投資並未像原油價格漲幅那樣增加。
2022年原油平均價格與2020年相比漲至2.4倍。日本能源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的調查官鑓田真崇分析了包括5家石油大型企業在內的總計102家能源開發企業的油田和天然氣田開發投資(上游投資)動向,2022年的投資額合計約為1900億美元,僅比2020年增長32%。
日本丸紅經濟研究所的所長今村卓指出,「雖然經歷烏克蘭危機,但重視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環境並未改變。30年等開發週期漫長的油田和天然氣田的計劃受到成為(喪失經濟價值的)擱淺資産的隱憂影響,資金難以流入」。
問題在於以化石燃料為主體的未來到來時。如果IEA的「現行政策路線」成為現實、石油需求增加,滿足需求增加所需的上游投資額按截至2030年的年均來看需要約4700億美元,被認為比近年的投資額高出5成。如果達不到這一投資水準,供應將短缺,價格高企或長期持續。按照這一預測,到2050年的原油價格將為每桶95美元,漲至比現在高出2成的水準。
2022年的能源漲價給世界各國帶來了通貨膨脹。很多已開發國家為遏制通貨膨脹而迅速提高基準利率,作為副作用,經濟惡化隱憂加強。不過,最明顯受影響的或許是新興市場國家的貧困階層。
![]() |
IEA推測稱,由於2022年的能源漲價,新興市場國家有1億7500萬人陷入無力支付電力和天然氣開銷的「能源貧困」。與富裕階層相比,貧困階層的能耗較少,但照明和取暖費用佔收入的比例更高。不得不依賴煤炭和薪柴等更為廉價、溫室氣體排放量更多的燃料來替代電力和天然氣。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專務理事小山堅表示,「從這次的能源危機可以看出,越是低收入國家的人民,價格上漲的痛苦越突出」。
![]() |
資料圖(Reuters) |
對於受到能源貧困困擾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説,已開發國家為了擺脫能源對俄羅斯的依賴,從全世界以高價採購石油和天然氣,同時由於對去碳化的顧及而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投資,結果帶來高價。已開發國家的這種行為顯得充滿偽善。如果新興市場國家的不滿加劇,為追求低價能源而倒向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將加深世界的分裂。
只要將來的能源的方向性仍未確定,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分歧就難以彌合。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有可能會加強。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浜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