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大提煉能力,銅市場地殼變動
2024/02/20
中國正在國內增強銅的提煉能力。銅是建設推進脫碳的電力基礎設施及普及降低環境負荷的汽車不可或缺的材料。印度等國也在增加提煉設備,在國際市場上,確保礦石及礦山權益成為課題。
銅需求的增長與世界經濟增長率相關聯。因反映經濟變化而被叫做「銅博士(Doctor Copper)」的國際行情,對每年規模達到2700萬噸、佔到世界需求過半的中國的動向尤為敏感。
房地産低迷及純電動汽車(EV)銷售減速將使中國的銅需求放緩,對國際行情形成下行壓力。中國2010年以後銅錠及銅製品的進口量達到每月50萬噸左右的高峰,據日本Market Risk Advisory公司的統計,中國去年的銅進口量低於過去5年平均值。
不過,中國銅錠的進口減少主要原因並不是中國經濟的變化。證據是銅礦石及提高了品位的銅精礦的進口量從2012年左右開始明顯增加,目前遠遠超過過去5年平均值。因為中國在國內迅速擴大了銅的提煉能力。
![]() |
金屬材料是由資源國開採礦石,對其進行提煉,做成金屬錠及産品。但中國的情況已大大改變。中國的銅産量在去年12月接近120萬噸,按一年計算是1400萬噸。中國銅的年産量達到佔接近世界一半的1500萬噸左右只是時間問題。
Market Risk Advisory公司的共同代表新村直弘認為:「銅不僅是普通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脫碳不可或缺的金屬材料。中國採用了進口原料在國內生産供應的自衛策略」。中國已經在鋼鐵、鋁及稀有金屬類方面增強了生産,銅似乎也採用了同樣的戰略。
即使經濟有好有壞,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脫碳推進,世界銅需求無疑會持續增長。即使中國經濟處於危機,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3個月合約仍保持1噸8000美元左右的高價。
另外,有色金屬顧問多田克己吃驚地説「形成了5年期、10年期的超遠期合約比3個月的近期合約價格更高的順價(contago)」。
銅價保持高位運作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國際銅市場受到了「巴拿馬銅礦事件」的影響。
事情的開端是去年10月譴責巴拿馬的科佈雷銅礦(Cobre Panama)破壞環境以及將土地出售給外國企業並蔓延到全國的抗議遊行。巴拿馬最高法院11月做出判決,裁定巴拿馬政府向運營該銅礦的加拿大第一量子礦業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FQM)授予20年開採權的合同無效。巴拿馬總統科爾蒂索不得不決定關閉該銅礦。
科佈雷銅礦不僅是巴拿馬的重要外匯收入來源,而且對國際市場十分重要,如果能順利擴大生産,該礦原本可供應全球1.5%的銅産量。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西浜徹表示:「權益分配過於偏向FQM的內容曝光之後,抗議遊行愈演愈烈,與資源民族主義的關聯也不容忽視」。
國際市場一直認為,由於新銅礦投産和增強産能,2024~2025年礦石供應不會存在擔憂。但這是巴拿馬銅礦事件發生前的劇本。「中國增強産能也以確保礦石為前提」(住友金屬礦山公司銅與貴金屬營業部部長河合直樹)。
![]() |
科佈雷銅礦(資料圖,Reuters) |
中國大型冶煉企業江西銅業集團對運營科佈雷銅礦的FQM有出資。中國放寬了進口條件,廢銅採購也開始增加,這一變化反映出中國對原料採購的焦慮。
將生産的礦石優先供應給國內産業的印度尼西亞,停止了鎳和鋁土礦的出口。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雖然今年5月之前該國允許銅精礦出口,但根據國內冶煉設備擴充情況上調了出口稅。
中國自不必説,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冶煉的銅也基本上是本國自用,礦石和銅錠也很難採購。日本國內的大型冶煉企業表示:「如何在海外確保權益,穩定採購礦石是重要因素」(住友金屬礦山的河合直樹部長)。新礦開發只能選擇高原或偏遠地區,條件變差,採取環保措施的成本也增加。這也是銅期貨的超遠期合約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志田富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