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對發展中國家基建出口上捲土重來?

2017/12/11


  中國在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基礎設施方面領先,但日本企業也開始捲土重來。日本國土交通省從孟加拉國政府獲得了高速公路開發等項目的優先談判權。準備以技術為賣點,與國內民營企業聯合承接訂單。此外,日本還將與土耳其政府合作,從2018年春季開始在第三國進行基礎設施開發,助推在非洲和中東地區的基礎設施開發業務。

 

日本和土耳其企業曾攜手在中東杜拜建設鐵路

    

  日本與孟加拉國建立了由兩國政府和民營企業參加的基礎設施開發相關協商共同體。在(1)高速公路、(2)環線道路、(3)地鐵、(4)經濟特區、(5)再開發、(6)新城鎮開發這6個領域裏達成協定,按照從建設到業務運營都有民營企業參加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進開發。孟加拉國方面以PPP局為窗口,把項目從相關部門集中到一起。

   

  日本方面有大林組、鹿島等大型建築企業參加,丸紅、三井物産等大型商社參與籌劃。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和瑞穗銀行等大型銀行在資金方面提供協助。該協商共同體的特點是不用與其他國家進行招標競爭,憑藉技術優勢,由日本單獨進行談判。

   

  日本國土交通省相關人士指出,「孟加拉國政府擔心如果僅以價格為條件的話,大部分項目都將被中國承接」。日本今後將對具體的項目進行詳細調查,力爭2018年以後接受訂單。

   

   

  一方面,日本還將與土耳其經濟部建立合作關係,最早2018年3月在第三國進行基礎設施開發。在遙遠的非洲和中東,日企缺乏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和本地企業網路。而土耳其則靠近這兩個市場,雙方將首先探尋兩國民間企業能以怎樣的形式開展合作。

   

  土耳其在高難度的工程建設方面缺乏經驗,日本大型建築企業在抗震結構和隧道等方面的雄厚技術實力也值得期待。雙方還探討利用日本國際協力銀行(JBIC)和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融資框架,聯手進入第三國市場。

    

  日本國土交通省之所以和民營企業一起大力推動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基礎設施,是因為日本企業的困境越來越嚴重。從2015年的海外建設市佔率來看,中國在非洲佔到55%,而日本僅佔1%。中國在中東也佔到17%,相比之下日本還不到2%。中國在遠東、大洋洲、歐洲的市佔率也高於日本。中國企業承接的基礎設施出口計劃存在拖延和修改的情況,作為日本政府來説,如何讓本國企業捲土重來成為當務之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1月在眾院選舉後的施政演説中表示,「(日本的)基礎設施出口額在5年間增加了10萬億日元」。不過實際情況卻是被價格和政治實力佔優的中國與南韓所碾壓。在印度尼西亞的高速鐵路項目上,日本早在10年前就開始提出方案,卻在2015年被剛剛參與進來的中國搶走訂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