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 構建自主經濟圈

2019/03/2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3日在出訪地羅馬與義大利總理孔特舉行了會談,簽署了就廣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展開合作的備忘錄。這是七大工業國(G7)的成員國首次參加一帶一路。中國將加強對中國警惕的歐盟(EU)核心國家的分段,加快構建美國影響力鞭長莫及的自主經濟圈。

  

   孔特23日在與習近平會談時強調:「必須逐步提升已經良好的兩國關係」,對兩國關係的強化表明了積極態度。中國將義大利定位為經由印度洋和中東通往歐洲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今後中國與義大利將在基礎設施建設、物流、能源和科學等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3日在羅馬與義大利總理孔特握手(REUTERS)

 

   核心舉措之一是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的裏雅斯特港的功能強化。為了碼頭和周邊鐵路網的完善,預計中國國有企業將進行投資。中國將參與靠近歐洲中心地區的裏雅斯特港的運營,加強經濟影響力。

  

   義大利安莎社(ANSA)報導稱,企業和政府機構之間就29個項目達成協定。包括義大利國家碳化氫公司(ENI)和中國國有企業中國銀行的合作,以及在亞塞拜然合作建設鋼鐵廠等,整體上有可能成為200億歐元規模的經濟合作。

  

 

   對中國來説,將G7成員之一、屬於歐盟核心國家的義大利拉入一帶一路意義重大。「中國將擴大對外開放,通過每年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方式,同包括義大利在內的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市場機遇」,習近平主席在訪歐之前在義大利媒體上發文,呼籲其他國家也不要錯失商機

 


    

   一帶一路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開端是無法償還中國貸款的斯里蘭卡以99年期限向中國企業出租港口。美歐強烈批評這是「債務陷阱」,馬來西亞等國開始和一帶一路保持距離。

 

   中國外交部相關人員表示,為了緩解這種批評中國領導人2018年8月指示一帶一路的相關部委調整合作方式,以便顧及夥伴國的情況和老百姓的利益。還希望參考日本支援發展中國家的經驗。

 

 日本政府在2018年10月首相安倍晉三訪華之際,要求在第三國推進中日合作之際滿足4項條件,即(1)夥伴國財政的健康性、(2)開放性、(3)透明性、(4)經濟合理性。中國方面大體上接受,在第三國的中日合作已啟動。

 

   在此次與義大利的談判中,中國方面被認為也提出這些條件,反駁了令發展中國家債臺高築的批評。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仍在持續的背景下,中國將與義大利的備忘錄締結定位為4月下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峰會的樣板。

 

   從中國角度來看,經濟處於困境的義大利是容易拉到自己一邊的對象。義大利的副總理迪馬約(Luigi Di Maio)最近數月2次訪華,為參與一帶一路而認真推進準備工作。

 

   2018年義大利對中國出口額為131億歐元,比2014年增加約25%。中國成為在亞洲國家中排在首位、在整體上排在第9位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路透社報導稱,義大利政府提出以此次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為契機,使對華出口額增加70億歐元這一目標。希望增加汽車等的出口,縮小對華貿易逆差(約177億歐元)。

    對於中意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法國總統馬克宏22日在歐盟首腦會議結束後表示,「並非積極方法,法國不會這樣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細川倫太郎 羅馬、高橋哲史 北京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