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留學生提供敏感技術將實施許可制

2021/10/27


      針對赴日本各大學長期留學的外國人,日本政府將把涉及安全保障的敏感技術的提供改為許可制。儘管日本政府要求在接納留學生時提前確認是否存在安全方面風險,但並未實施確認的大學佔到約4成。

      

  

      日本經濟産業省將在2021年內修訂有關《外匯和外國貿易法》運用的通告,2022年度施行。在日本的大學向逗留日本半年以上的留學生提供重要技術之際,大學方需要獲得日本經濟産業相的許可。

 

      對於逗留半年以下的赴日留學生,目前也採取許可制,今後即使是長期逗留日本的留學生,從外國政府獲得年收入的25%以上等「處於外國影響之下」的情況也將納入對象。

    

  

      成為對象的重要技術將根據防止通用設備及零部件轉為軍用的國際框架加以確定。將包括半導體製造設備和機器人等廣泛技術。

  

      日本經濟産業省依據基於《外匯和外國貿易法》的指導方針,要求日本的大學在接納留學生和外國研究人員之際對是否存在安全方面隱憂展開事前審查。如果無法從留學生開始、在接納階段掌握來自外國政府的資金支援等實際情況,就無法確定哪些人是屬於限制對象的留學生。 

       

      日本政府將自2022年度修改研究人員的資訊披露的指導方針,如果從包括日本境外的外部機構獲得支援,要求向所屬機構彙報。將敦促研究人員平時向所屬的大學和企業申報。

     


      一方面,日本的大學方面的行動遲緩。日本文部科學省和經濟産業省4月調查了總計320所日本全國的國立大學、擁有理工科和資訊專業的院系的公立和私立大學,結果顯示,將接納時的事前審查納入內部規定的大學為62.5%。其中國立大學為97.7%,公立為59.0%,而私立僅為47.7%。

 

  

      2017年,日本發生了就讀於東京一所大學的技術類院系的中國留學生經由香港將飛機使用的紅外相機等出口到中國大陸、因違反日本《外匯和外國貿易法》被判有罪的事件。人工智慧(AI)和量子密碼等最尖端技術具備軍民兩用的性質。

 

     在推進這些領域研究開發的日本的大學裏,來自中國等的留學生不在少數。東京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國分俊史指出「敏感技術的外流被認為日常性的發生」。

   

      由於民生技術發展迅速,日本根據國際框架確定限制對象的現行做法跟不上情況變化。日本的大學也無法判斷將哪些技術提供給留學生之際需要獲得許可。國分教授表示「有必要明確成為限制對象的技術」。

 

      美國通過2018年通過的《國防授權法》,自主指定了AI和量子技術等14個領域的技術。計劃加強出口管制。

 

      日本各大學的研究正在加深對亞洲留學生的依賴。存在限制措施對研究造成影響的隱憂。熟悉經濟安保問題的BowerGroupAsia的日本代表油木清明表示,「這是跟上國際水準所需的措施。需要展開與大學的研究保持平衡的討論,或需要在合理範圍內實施限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