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導對抗中國框架即將在日本啟動

2022/05/19


       美國拜登政府5月17日發佈消息稱,5月下旬在日本啟動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力爭在供應鏈和數位領域展開順暢的合作。該框架並未涉及亞洲各國要求的市場開放,要構建抗衡中國的經濟圈仍面臨很高的門檻。

   

拜登希望借助IPEF提高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存在感(REUTERS)

  

      美國商務部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M. Raimondo)在同一天的記者會上透露了上述消息。拜登將訪問南韓和日本,5月23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進行會談。24日召開日美澳印「Quad(四方安全對話)」首腦會議。雷蒙多也將陪同拜登出訪,在日本宣佈IPEF啟動。

 

      雷蒙多針對啟動IPEF的理由表示「印度太平洋的國家希望美國進一步彰顯存在感,提出明確的經濟戰略」。她同時表示「我們有必要填補(川普)前政權未參與該地區事務而産生的空白」。

 

      IPEF是無法重返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拜登政權為替代CPTPP,作為不得已的措施而提出的框架。

    

 

      具體來説,包括(1)貿易、(2)供應鏈、(3)基礎設施和脫碳化、(4)稅收和反腐這4個領域,將啟動分別簽署政府間協定的談判。除了日本之外,預計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加坡等將參加。各領域的參加國有所不同。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高官表示,在貿易領域,將就數字、勞動和環境制定新的規則。將決定要求企業設置伺服器、將數據保存在本國內的「數據本地化(Data localization)」限制的放寬等。

 


      關於供應鏈,各國將構建針對半導體等戰略物資分享庫存和産能等資訊的體制。力爭能迅速攜手應對災害等緊急事態。

 

      針對基礎設施,將著眼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敲定低息貸款等援助措施。

 

      拜登政權明確表示不會啟動關稅的削減。原因是,作為政權支援基礎的美國工會和執政黨民主黨的左派對此抱有警惕,他們主張「如果開放市場,美國人的就業機會將外流」,對CPTPP等自由貿易協定(FTA)存在敵視。

 

      缺乏市場開放這一吸引力的IPEF如何吸引東南亞各國將成為課題。這是因為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説,作為接受美國要求的高水準規則的交換,能獲得的經濟利益有限。美國已與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展開經濟合作,能通過新框架展開合作的範圍不多。

 

      圍繞印度太平洋經濟秩序的主導權爭奪正激烈展開。中國是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家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中國已申請加入CPTPP,同時中日韓參加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也已生效。

 

      美國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科林·格拉博(Colin Grabow)針對IPEF指出「美國將在一隻手被捆住的情況下,與中國競爭影響力」。

 

      能否産生實際效果也是焦點。由於並不屬於需要各國議會批准的貿易協定,在美國,如果政權更疊,有可能陷入半途而廢。在美國國內,認為「IPEF或將變為猶如君子協定一樣的形式」(美國貿易相關人士),這一看法根深蒂固。

 

      拜登政權至今仍未敲定與中國的雙邊經濟政策,IPEF的定位模糊不清。關於川普前政權對中國産品開徵的加徵關稅的存廢,也持續在進行討論。在對華態度並未確定的情況下,IPEF的啟動顯得有些倉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鳳山太成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