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保護主義在加劇,20國限制出口

2022/06/13


      全球相繼有國家出台糧食及主要食品的出口禁令。為了優先確保本國的供應,發佈出口禁令的國家目前已達到20個。在小麥和雞肉等依賴進口的國家,價格上漲和供應短缺變得突出,加速的全球通貨膨脹的隱憂進一步被推高的可能性也在加強。

    

      據美國智庫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統計,截至6月7日,決定實施事實上的出口禁令的國家已達20個,包括印度、馬來西亞、阿根廷和迦納等。這一影響波及亞洲、中東和非洲等廣泛地區,涵蓋小麥、植物油、雞肉及牛肉等全球的餐桌和餐飲業不可或缺的品類。

 

      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成為各國優先確保本國糧食和食品的「食品保護主義」加強的契機。作為佔世界葵花籽油出口份額的近5成、世界第5大小麥出口國的烏克蘭的出口也日趨困難,植物油等的價格上漲。生産國為了將對國內食品價格的影響控制在最小限度,開始禁止出口。

      被期待用於替代烏克蘭産的世界第2大小麥生産國印度於5月中旬決定停止小麥出口。由於砂糖的印度國內價格4月上漲逾5%,該國自6月1日起還開始限制砂糖的出口。印度政府在通知中表示「旨在穩定國內消費和價格」。美國農業部統計顯示,印度是2021~2022年度的砂糖産量排在世界首位、出口量也僅次於巴西和泰國的主要國家。

 

      生産全球棕櫚油約6成的印度尼西亞政府於5月23日解除了4月下旬引進的棕櫚油禁運措施,但自5月底開始,要求生産企業將産量的一定比例供應國內。當地報紙報導稱,屬於白米主要生産國的泰國為了確保白米農戶的收入,正在攜手越南推高國際價格。

 

      警惕對政權的批評

 

      出口禁令正在給進口國帶來明顯混亂。在新加坡的生鮮市場,一部分雞肉店被迫臨時歇業。鄰國馬來西亞自6月1日起在事實上禁止雞肉出口,經營當地知名的雞米飯攤床的李翁倫(音譯、50歲)也有氣無力地表示「如果新鮮雞肉無法進貨,接下來將不得不徹底停業」。

    

因來自馬來西亞的進口中斷而被迫臨時停業的雞肉店(4日,新加坡中心地區)

 

      各國出台主要食品出口禁令的原因是,食品漲價將導致對現政府的批評和政局動盪。在斯里蘭卡,陷入生活困境的市民發起抗議遊行,總理和閣僚被迫辭職。而在鄰國印度,4月的消費者物價達到約8年來最高水準,政府正密切關注通貨膨脹的發展。

 


       馬來西亞的總理伊斯梅爾·薩布里在宣佈雞肉出口禁止措施之際強調稱「對國民的供應是最優先的」。分析師傑佛瑞·哈雷(Jeffrey Halley)指出「與原油價格走高相比,食品短缺和價格上漲更容易導致社會動盪。食品的民族主義今後可能進一步加強」。

 

      氣候變化也成為原因

 

      另外,氣候變化也在引發供應短缺。印度政府5月將2021~2022年度的小麥産量預期定為1億641萬噸,比當初預期下調約4%。3月以後襲擊印度全境的熱浪是主要原因,在北部哈里亞納邦種植小麥的迪內什·拉納(音譯、38歲)表示「熱浪導致降雨缺乏,很多農戶或將因缺水而減少生産」。

 

      世界氣象組織分析稱「氣候變化將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熱浪的概率提高至30倍」。巴基斯坦5月最高氣溫超過50度,作為主力出口産品的芒果的産量2022年減少50%左右這一可能性令人擔憂。

 

      出口限制將導致世界通貨膨脹的長期化。聯合國糧農組織(FAO)3日發佈的5月世界食品價格指數(以2014~2016年為100)達到157.4,處於比上年同月提高22.8%的水準。雖然略微低於3月的頂峰,但仍高居不下。由於俄羅斯封鎖黑海,維持烏克蘭難以出口的狀態,全球供應鏈的混亂也在對供應造成進一步打擊。

 

      加強限制對出口國來説也是雙刃劍。印度尼西亞當地報紙報導稱,該國因棕櫚油禁運措施影響,最多損失了22億美元的外匯收入。亞洲很多國家由出口拉動經濟,在世界經濟減速隱憂加強的背景下,導致經濟明顯惡化的因素將增加。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馬場燃 新德里、山本裕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