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外儲4~6月降4.1%,超過雷曼危機
2022/10/08
全球的外匯儲備正在銳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2022年4~6月降至12.0367萬億美元,同比減少4.1%,創出歷史最大降幅。佔外匯儲備逾5成的美元計價資産因美國加息而縮水,為了防止本國貨幣貶值而賣出美元、啟動匯率干預的國家也日趨增加。如果美國加息持續下去,外匯儲備將進一步減少,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干擾因素。
外匯儲備作為償還對外債務和實施外匯干預的資金、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匯資産。一般來説,外匯儲備餘額越大,償還對外債務的能力越高,尤其對於信用等級較低的新興市場國家來説,要支撐本國貨幣,外匯儲備非常重要。
![]() |
由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于2021年11月決定縮減貨幣寬鬆規模,2022年3月時隔1年解除零利率,全球的外匯儲備呈現減少態勢。美國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降)導致的美元計價資産價格下跌的影響突出。
全球的外匯儲備在1~3月減少2.9%,4~6月的降幅進一步擴大。降幅明顯超過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1~3月、以及中國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成為問題的2015~2016年的2%多。
日本的外匯儲備減少4.2%
目前,外匯儲備的減少趨勢正在加強。日本的財務省10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日本的外匯儲備比8月底減少4.2%,降至1.238萬億美元,連續2個月減少。減少金額和降幅均創出歷史新高。
![]() |
在日本的外匯儲備構成中,美國國債佔大部分的「證券」出現減少。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央行)于9月22日實施的買入日元、賣出美元的外匯干預有可能採取了出售美國國債的形式。此前有觀點認為,日本會首先動用外匯存款,但9月底的外匯存款與上月基本持平。
日本財務省的財務官神田真人10月7日對記者表示,「外匯儲備的運用和匯率平衡操作將對市場造成難以預料的影響,無法透露公開數據之外的情況」。在此基礎上針對外匯干預的資金表示,「並未感覺受制約。為此採取了各種措施」。
東短研究(The Totan Research)的社長加藤出分析稱,「顯示出有可能出售了證券,同時希望打消干預行動存在極限的市場看法」。不過,如果干預長期持續,美國國債的出售額增加,「美國政府有可能對日本的出售感到反感」。
G20中6個國家實施匯率干預
各國中央銀行的聲明和當地報道等顯示,在二十國集團(G20)中,除了日本之外,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亞、南韓、巴西在美國縮減貨幣寬鬆後實施了買入本國貨幣的干預。
分析調查公司CEIC的數據發現,G20的外匯儲備自美國決定縮減量化寬鬆的2021年11月至目前總計減少了6.9%。土耳其(減少31.6%)和印度(減少13.4%)等實施干預的國家的外匯儲備明顯減少。
印度盧比最近創出1美元兌82盧比多的歷史新低。對缺乏資源的印度來説,盧比貶值將通過進口物價上升帶來通貨膨脹。
最新的印度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上年同月上漲7%。印度儲備銀行(央行)于9月30日連續4次會議敲定加息。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同一天表示,「為了抑制(匯率的)過度波動,使預期保持穩定,正在對市場進行干預」。
![]() |
美元(REUTERS) |
印度尼西亞正在實施「三重干預」。不僅是買入本國貨幣,還充分利用了外匯的金融衍生品。還拋售短期債,買入長期債,尋求推高中短期債的收益率,提高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推動資金流入。
持有世界最大規模外匯儲備的中國進入2022年也維持減少態勢。截至9月底的餘額降至3.029萬億美元,比2021年底減少7%。按同一期間來看,降幅為7年來最大。
IMF設定了承受金融市場混亂所需的外匯儲備的適當水準。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的估算顯示,中國、土耳其、南非等國已低於上述水準。
計算這一水準時,不僅考慮短期債務的償還能力,還將考慮出口銳減、外匯流入減少等風險的承受力。
預計美國今後將持續加息,影響加劇的隱憂正在加強。西浜認為,「必將成為持久戰」。
各國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後,不斷增加外匯儲備的規模,以應對危機。不過,如果維持美元一強的格局,預計貿易收支將惡化,新興市場國家背負的美元計價負債將在事實上增加。如果美國長期維持遏制通貨膨脹的措施,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將加劇,有可能招致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混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