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企業業績齊下降的中國因素
2015/03/05
韓元升值構成逆風
南韓最大的汽車廠商現代汽車2014年的合併營業利潤比13年減少了9%,減至7.55萬億韓元,連續2年負增長。該公司的高管稱,「銷售情況表現良好,銷售額出現增長,此外還在致力於削減成本,但是……」。話語中透露出對韓元升值的不滿。
![]() |
現代汽車的銷量為480萬輛(按當地銷量計算,不包括旗下的起亞汽車)。受「Genesis」等車型的新車效果和新建在華第3工廠等舉措帶動,銷量增長了4%。但是,受韓元貶值影響,海外業務的盈利狀況出現惡化。在美國等主戰場,現代與日系車的競爭激化,增加了銷售獎金,這也對業績産生了影響。
南韓企業為了在海外市場守住市佔率而實施降價,將收益放在次要位置。南韓銀行(央行)統計顯示,顯示當地銷售價格的出口物價指數(按合同貨幣為準)2014年同比下滑了1.9點,下滑至97.3(10年=100),為0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一般來説韓元兌美元匯率升值,指數也將升高,但是在日元不斷貶值的13年之後,韓元與物價指數呈反向變化趨勢。
LG化學和樂天化學等兩大石化巨頭的合併營業利潤下滑了20%以上。中國企業發動的增産攻勢導致石油産品價格下滑對業績産生了影響。此外LG化學與日本廠商存在競爭的液晶面板材料方面,由於日元貶值、韓元升值,LG化學的競爭力出現下滑。原油價格下跌導致庫存評估虧損也産生了影響。SK證券等南韓大型證券企業紛紛下調了該公司的目標股價。
對華出口低迷
對華出口低迷也拖累了南韓企業的業績。從事船舶引擎業務斗山引擎公司2014年的合併經營利潤為虧損396億韓元(上年為盈利7億韓元)。該公司的相關人士稱,「中國政府要求國有造船廠優先採用本國廠商的引擎,導致出口放緩」。而來自南韓大型造船廠的訂單也出現減少,可謂雪上加霜。
據南韓産業通商資源部的數據,2014年南韓對華出口同比減少0.4%,減至1453億美元,而上年為增長8.6%,可謂減速迅猛。對華出口占南韓出口整體的25.4%,也降低了0.7個百分點。以美元計價,南韓出口的整體業績上升,對華出口的低迷更加明顯。
中國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是房地産行情低迷。這也導致南韓包括建設機械在內的一般機械形勢嚴峻。據南韓貿易協會統計,2014年1~11月南韓一般機械的業績降低了7.1%,從2013年的增長2.0%跌入負增長。該協會相關人士表示,「中國企業的技術力提升,南韓企業的優勢不再明顯」。
中國造船企業的低價格攻勢也讓南韓大型造船企業陷入苦戰。南韓現代重工業2014年合併經營利潤為虧損3萬2495億韓元(上年為盈利8020億韓元),這是自1973年創立以來的最大虧損額。三星重工業的綜合營業利潤也大幅減少80%。雷曼危機後低價訂單正在縮減收益。
2013年剛剛創先歷史最高凈利潤紀錄的三星電子2014年的合併經營利潤大減了30%。在中國市場,三星的智慧手機正在被小米等中國品牌奪去市佔率,利潤難以增長。
吸引中國消費者是關鍵
![]() |
正當南韓經濟減速之時,2014年4月又發生了「世越號」沉船事故。南韓全社會的消費心理變冷,富裕階層也減少了奢侈消費等。其影響最終體現到了零售等內需型企業的決算中。
樂天的整個集團內,低價銷售庫存商品的奧特萊斯購物中心的銷售勢頭良好,但百貨商店和大型超市的狀況不容樂觀。為保護中小零售店,南韓對大型超市施加營業限制,受此影響,南韓國內現存店的銷售額減少了3.6%。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等海外業務的虧損也有所擴大。易買得超市(E-Mart)的合併經營利潤也減少了21%,跌落至5830億韓元。
唯一的「喜訊」來自快速增長的中國遊客消費。南韓最大化粧品企業愛茉莉太平洋旗下的「雪花秀」和「蘭芝」等高級品牌在免稅店的銷售額增長至3倍,合併經營利潤也增長了52%,達到5638億韓元。此外第二大化粧品企業LG生活健康也確保了利潤增長。
經營利潤減少8%的現代百貨商店在免稅店業務中尋找出路,決定於2月參加首爾市內免稅店的投標。能否引來中國遊客似乎將會左右消費相關企業的業績。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加藤宏一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