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生活水準和中國還有多大差距?
2019/04/11
印度4月11日舉行9億選民參與的眾議院選舉(545個席位)投票。上次取得壓倒性勝利的總理莫迪率領的印度人民黨(BJP)政權在經濟制度改革方面取得成果,在主要國家中實現了世界最快的超過7%的經濟增長。但是,很多印度民眾並未能實際感受到經濟增長,對政權抱有不滿。要將老百姓的生活水準提高到和中國比肩的水準,必須要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在世界最大規模的民主選舉中,會産生什麼樣的內閣和議會呢?
「為貧困階層主持正義」, 3月25日,印度最大在野黨國民大會黨(簡稱國大黨)主席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加入競爭。拉胡爾·甘地是印度第一任總理尼赫魯的曾孫,他承諾政府保障全年7.2萬盧比(約合人民幣6960元)的家庭收入。對於達不到下限的家庭直接補貼不足的金額。設想對象涉及5千萬家庭,爭取低收入階層的選票。
![]() |
拉胡爾·甘地在公眾集會上演講(3月12日,古吉拉特邦,資料圖,reuters) |
《今日印度》(India Today)雜誌的輿論調查顯示,莫迪的支持率以2017年初的65%為頂峰,到2019年1月降至上任後最低的46%。在被視為大選前哨戰的2018年12月的地方選舉中,印度人民黨在成為爭奪對象的5個邦均未能獲得過半數席位。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3月底發佈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印度76%的選民將「缺乏就業機會」列舉為擔憂事項。其後是物價、腐敗、恐怖活動和犯罪,「貧富差距」也達到51%。莫迪支持率下降的背景是,在主要國家中實現世界最速經濟增長這一政府官方説法和生計沒有改善的中間階層以下民眾的實際感受相背離。
獨立智庫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數據顯示,印度主要企業的新增投資計劃額以莫迪政權上台的2014年度為頂峰不斷下降,2018年度降至14年來的最低水準。該中心推算稱,僅2018年就減少了1100萬個就業機會。
![]() |
印度總理莫迪 |
「有些勢力嫉妒我們實現的經濟增長。要通過投票施加懲罰」,莫迪拒絕承認增長不足和就業形勢惡化。但在3月下旬,印度中央銀行前行長、芝加哥大學教授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 Rajan)公開表示,「對於是否真正增長7%存在疑議。即使真達到了7%,也是不夠的」,引發了爭議。
中國2017年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GNI)為8690美元,是印度1800美元的4倍以上。這是中國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維持平均2位數增速的成果。印度的生活水準想在今後一代人之內追趕上中國,必須在數年時間裏維持2位數增長。
![]() |
此外,中國有大量勞動力從農村轉移至城市,同時推進了國民整體的生産效率提高和收入增加。世界不平等報告顯示,在截至2014年的34年裏,中國收入屬於後50%的底層群體的收入水準提高至4倍以上。另一方面,在同一期間,印度的後90%的底層收入增長還不到2倍。
印度的農業就業者佔全部就業者(5.2億人)的一半。農業的國內生産總值(GDP)貢獻度僅為15%,應當引導勞動力流向生産效率更高的産業。這需要推進加快包括外資在內的企業投資和創業、建設作為承接地的城市、統一複雜的勞動法制等諸多改革。
如果大選的結果是任何政黨都達不到過半數,聯合勢力相互抗衡,改革的立法有可能停滯。印度這一繼中國之後的超級人口大國能否走上經濟飛躍式發展的軌道?世界最大規模的民主選舉還將影響世界經濟的前景。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柳建彥 孟買
拉胡爾·甘地:父親是前總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母親是前國民大會黨主席索尼婭·甘地。1994年從美國羅林斯學院畢業。2004年進入政界。2017年出任國大黨主席。現年48歲。
納倫德拉·莫迪:1974年加入現印度人民黨(BJP)的支援母體——國民志願服務者聯盟(RSS)。2001年出任西部古吉拉特邦總理。2014年出任印度總理。現年68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