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優勝劣敗加劇,中美縮小差距?
2020/10/16
世界經濟勢力格局的優勝劣敗變得明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顯示,中國到2021年將重回8%的增長,與美國的經濟規模差距將縮小至25%。關於影響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勝敗的因素,徹底控制住新冠疫情和使財政刺激成為可能的健全的財政狀況成為關鍵。
在中國國慶長假期間,海南島的免稅店裏擠滿遊客。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長假期間購買免稅商品的顧客人數同比增長44%。同一時期的中國國內遊客人數超過6億人,恢復至2019年的8成。
![]() |
擠滿中國遊客的海南島的購物中心(8月,REUTERS) |
中國最早控制住疫情,新增感染人數基本被控制在很少。中國經濟正在復甦,4~6月增長3.2%,7~9月預期增長5%以上。4~6月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按美元計算達到3.3萬億美元,與按年率換算萎縮30%以上的美國(4.3萬億美元)的差距縮小至23%。
中國明顯復甦是因為製造業的比率較高。在以服務業為中心的國家,外出限制對服務業的影響長期持續,製造業受到的打擊比較小。中國GDP的約4成來自製造部門,9月的出口同比增長9.9%,達到1年半以來的高水準。
![]() |
如果按IMF的預測推移,美國的GDP按單純計算到2021年為21.2萬億美元,中國為15.8萬億美元。在爆發金融危機的2008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僅為美國的31%,但到2021年將接近75%。
截至2019年,已開發國家佔世界經濟的比率為43%,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為57%。IMF預測已開發國家的增長率2020年為負5.8%,2021年為正3.9%,而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在2020年為負3.3%,2021年為正6.0%。復甦較快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比率進一步提高。
成為新冠疫情後贏家的條件是「遏制疫情」和「財政健全」。被視為經濟增長火車頭的新興市場國家也將形成分化。
越南1~9月經濟同比增長2%,維持了正增長。該國累計感染人數僅約1100人,工業和建築業佔GDP的比率也高達3成以上。在東盟(ASEAN)各國預計聯袂出現負增長的背景下,越南與經濟規模居前列的泰國和新加坡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缺乏財政餘力的國家將難以進行鉅額的財政刺激。巴西控制疫情失敗,2020年或將出現5.8%的大幅負增長。巴西貨幣里爾兌美元匯率比年初貶值2成,由於財政風險,該國完全取消了對低收入者的現金發放。此外,南非和土耳其也由於貨幣貶值導致財政風險,難以描繪加快增長的道路。另一方面,外匯儲備豐富的印度尼西亞受益於大規模的財政刺激,2020年的增長率僅降至負1%左右。
![]() |
在已開發國家中,優勝劣敗也很明顯。美國雖然被中國追趕,但2021年仍有望實現3.1%的正增長。對於巨大IT企業來説,疫情導致的居家辦公等反而成為利多,美國蘋果4~6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川普政權啟動相當於GDP的15%的3萬億美元財政刺激,美國經濟2020年的降幅與當初預期相比大幅收窄。
另一方面,日本缺乏像美國IT企業那樣的增長旗手。政府和民營企業均在數位化轉型(DX)方面落後,産業的新陳代謝也進展緩慢,日本2021年將僅增長2%多。
日本進行財政刺激的效果也有限。自10月1日起,日本政府的旅遊需求刺激措施「Go To Travel」納入東京出發和到達的情況,但日本航空(JAL)10月的日本國內航線旅客人數僅為上年的5成,與9月相比僅出現約1成的改善。
儘管日本的感染人數較少,但2020和2021年的增長率都比美國低。針對日本復甦遲緩的理由,IMF的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在10月1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因老齡化等影響,日本的中期潛在增長率為0.5%,比較低。明顯依賴外需也是原因之一」。
歐洲經濟也明顯下滑。歐元區2020年的增長率展望為負8.3%,降幅高於日美。對中國出口較多的德國為負6%,表現相對堅挺,但經濟依賴旅遊業的義大利為負10.6%,西班牙為負12.8%。在春季封城後經濟復甦遲緩的背景下,如果第2波疫情擴大,還有可能波及歐洲整體。
日美歐和中國等二十國集團(G20)14日舉行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敲定允許73個發展中國家暫緩償還主權債務的方針。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因新冠疫情而變得嚴峻,如果置之不理,將直接反噬作為債權人的已開發國家。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從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債務風險高的國家的外債來源來看,日美歐佔大部分。國際經濟在人員、貨物、資金方面形成密切聯繫,新冠疫情的輸家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沉重負擔。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河浪武史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