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預測:全球政府債務餘額5年後仍居高不下

2021/10/1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3日發佈了世界政府債務餘額居高不下的預期。到2026年,已開發國家的政府債務餘額與國內生産總值(GDP)之比將達到118.6%,比新冠危機前的2019年高出約15個百分點。原因是歐美維持鉅額的財政支出。此外,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也在膨脹,利率快速上升和資本外流隱憂成為世界經濟的風險因素。

 

       IMF于13日發佈的報告書《財政監測報告》顯示,全球已經發表的應對新冠疫情的財政措施達到約16.8萬億美元。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債務2020年達到226萬億美元,比上年增加27萬億美元,餘額和增加額均創出歷史新高。

 

 

       預計2021年世界整體的政府債務與GDP之比為97.8%,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由於已開發國家經濟復甦帶來的稅收增加等,財政惡化將踩下煞車,但仍是大幅高於疫情前的2019年(83.6%)的水準。IMF認為今後將持續居高不下,到2026年仍為96.5%,財政改善的趨勢緩慢。

 

       在美國,拜登政府力爭實現1萬億美元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法案以及向支援育兒和氣候變化對策等投入3.5萬億美元的計劃。雖然將通過增稅籌措財源,但仍會帶來一定的財政負擔。

 

由於拜登的積極財政,美國債務餘額徘徊在高水準(UPI共同)

 

       IMF預計,美國的財政赤字與GDP之比2021年為10.8%,2022~2026年也將徘徊在5~7%的高水準。預計2026年的債務比率將為133.5%,與2021年基本處於相同水準。

 

       在歐盟,總額7500億歐元的復興基金將在今後全面啟動。IMF預測稱,到2026年為止歐美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會將世界GDP推高4.6萬億美元。呼籲注意這些財政支出引發全球利率上升、給新興市場國家等帶來逆風的風險。

 

       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比率預計從2021年的64.3%進一步惡化至2026年的69.8%。原因是受疫苗普及遲緩等影響,經濟復甦比已開發國家緩慢,難以指望稅收增加。IMF指出,如果新興市場國家債務的短期化和稅收低迷持續下去,「存在拉低政府債務償還能力的風險」。

 


 

       在發生疫情後,各國和地區的政府與中央銀行採取財政刺激和貨幣寬鬆的組合拳,避免了財政惡化導致利率快速上升的事態。2021年春季以後,情況出現改變。由於通貨膨脹的加速和房地産價格的上漲,相繼有央行啟動加息和縮減資産購買。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計劃最早11月宣佈啟動縮減量化寬鬆規模(tapering)。美國長期利率為1.6%水準,上升壓力正在加強。如果全球利率上升擴大,財政惡化的風險將隨之加強,有可能導致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等危機。

 

       IMF財政事務部主任維托爾·加斯帕爾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針對在政府債務達到高水準的情況下、貨幣寬鬆政策邁向縮小的風險表示,「可以充分預測,相互溝通」。認為發生巨大混亂的風險較小。

 

       加斯帕爾針對新興市場國家和低收入國家指出,「或需要大幅提高獲取財政收入的能力」。他表示,「8月實施的6500億美元的IMF特別提款權(SDR)的分配將有助於改善全球的流動性。由於高收入國家自發把獲得的SDR用於低收入國家,能加強相應效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紐約 齊藤雄太、華盛頓 大越匡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