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失速,IMF的23年增速預期降至2.7%
2022/10/12
認為世界經濟將放緩的看法正在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11日修訂的世界經濟展望中,下調2023年的增長率預期,提出美國、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將放緩。由於抑制通貨膨脹的全球加息,作為第二年度的預測,與雷曼危機之初相比顯得更為悲觀。世界受到通貨膨脹隱憂影響,進入警惕經濟下滑的局面。
IMF把2023年世界實際增長率預期下調至2.7%,比上次7月的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在這個時期公佈的第二年的增長率預期低於3%,是2000年以後首次。最近半年的下調幅度超過雷曼危機時。IMF認為,經濟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的局面將出現變化,世界經濟的3分之1將陷入衰退。
![]() |
已開發國家的增長率預期下調0.3個百分點,降至1.1%。如果除了新冠疫情爆發時和雷曼危機的時期之外,創出41年來最低水準。尤其嚴峻的是歐元區,2023年的增長率預期降至0.5%,下調0.7個百分點。美國2022年為1.6%,下調0.7個百分點,2023年將放緩至1.0%。中國2022年為3.2%,除了新冠疫情爆發時之外,降至過去40年的最低水準,2023年也僅為4.4%。
出現增長放緩觀點的背後是各國迅速加息。摩根大通銀行按經濟規模進行加權平均後計算的世界基準利率超過3%,達到雷曼危機發生的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目前加息速度快、範圍廣。日本經濟新聞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公佈的世界38個主要國家與地區的基準利率動向和最近各國央行的公告進行統計,9月的加息總計達到24次。此前的頂峰是2006年6月的18次。2022年的加息已達到160次。
![]() |
難以提前驗證貨幣政策波及國外將産生何種程度的乘積效應。摩根大通的首席執行官(CEO)傑米·戴蒙在10月10日的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的採訪中表示,「美國和世界有可能在6~9個月後陷入某種經濟衰退」,顯示出警惕感。
今後的主要問題在於,全球通貨膨脹壓力突出,無法輕易轉向降息以刺激經濟。
預計世界的高通貨膨脹率將長期持續,IMF預測2024年達到4.1%的高水準。如果維持加息以抑制通貨膨脹,信用等級低的企業將難以獲得融資。以低評等債的信用風險為起點,信用市場等或將發生混亂。
危機的萌芽也存在於發展中國家。IMF如此敲響警鐘稱,「很多低收入國家將陷入債務危機或與之相近的狀態」。美國加息將導致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貶值,美元計價債務的償還負擔將加重。
![]() |
IMF的標誌(REUTERS) |
結果,經濟存在進一步下行的風險。IMF認為,2023年的世界增長率跌破2%的概率達到約25%。風險因素之一是美元升值帶來的全球貨幣緊縮的連鎖效應。雖然巴西和波蘭等為了觀察效果而停止了加息,但如果進口産品上漲導致的物價走高長期持續,加息將難以停止。
二十國集團(G20)將於10月12~13日在華盛頓召開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各與會國圍繞如何對待俄羅斯仍存分歧,國際合作的欠缺正在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高見浩輔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