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危機半年,德國經濟遭「侵蝕」
2022/08/24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困境日趨鮮明。顯示景氣度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8月跌至47.6,創出2年零2個月以來最低水準。連續2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來的半年裏,資源價格走高的影響明顯顯現。走向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同時出現的「滯漲」的隱憂也在提高。
![]() |
美國標普全球(S&P Global)8月2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8月歐元區整體的綜合PMI為49.2,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製造業為49.7,下降0.1個百分點,創出2年零2個月以來的最低水準。服務業為50.2,下降1.0個百分點。此前隨著應對新冠疫情的出行限制分階段放寬而不斷復甦,但目前告一段落。
尤其突出的是德國經濟的基調改變。由於在天然氣等能源方面嚴重依賴俄羅斯,長期持續的烏克蘭危機造成沉重打擊。
雖然製造業PMI達到49.8,改善0.5個百分點,但仍低於50。服務業為下降1.5個百分點的48.2,降至1年零6個月以來新低。工資提高跟不上物價上漲,成為企業活動和個人消費的逆風。標普全球的菲爾·史密斯指出「由於高通膨和利率上升,需求的扭曲正在加強」。
景氣度以外的統計指標也彰顯出德國實體經濟不同尋常的變化。
![]() |
德意志聯邦銀行(央行,資料圖,REUTERS) |
德國7月的生産者物價指數比上年同月上漲37%,創出歷史最大漲幅。主要由能源價格推高。6月的零售企業銷售額指數按實際增速來看下降8.8%,創出有可比數據的1994年以來最大下滑。雖然失業率穩定在低位,但存在基於勞動力短缺的加薪加強通膨壓力的趨勢。
5月貿易收支按速報來看出現約10億歐元的逆差。在有可比數據的2008年以後首次跌入逆差。由於隨後的數據修訂,轉為了小幅盈餘,但由於資源價格走高,盈餘額正在迅速縮小。
問題是本應成為穩定增長基礎的俄羅斯産天然氣已成為混亂的導火線。廉價供應日趨難以指望,前景也難以預料。供應停止的隱憂愈演愈烈。到取暖等原因導致天然氣需求增加的冬季,天然氣的庫存有可能枯竭。
如果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中斷,有可能難以確保充足的庫存量。德國政府考慮實行配給制。如果工廠等被迫停工,有可能陷入經濟衰退。
作為歐洲根基的德國經濟的動搖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問題。貨幣歐元正在面臨明顯的貶值壓力。8月22日,約1個月來再次跌破1歐元兌1美元的「平價」,同時刷新了約20年來最低點。
德意志聯邦銀行(央行)認為,7月超過8%的消費者物價漲幅到今年秋季將達到10%左右。對於通膨加劇導致德國經濟陷入經濟衰退這一風險敲響警鐘。如果結構性蕭條加強,有可能倒退回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至2000年代維持經濟停滯的「歐洲病人」的狀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南毅郎 柏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