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出走,川普「貿易大炮」反噬本國

2018/06/27


  美國發動的貿易摩擦正在反噬本國的産業界。摩托車巨頭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日前宣佈,將生産出口歐洲産品的工廠遷往海外。此外,通用汽車(GM)等各汽車企業越來越擔憂對中國産零部件加徵關稅。企業最不願看到的就是商業環境的前景不明朗。在看不到貿易摩擦結局的背景下,如果産業界縮手縮腳,對經濟構成的打擊會進一步加強。

 

哈雷曾經是川普喜歡的企業(2017年2月,白宮,Getty-Kyodo)

 

  「哈雷絕對不應該在別的國家生産!」,美國總統川普連發多條推特。6月25日晚,他曾發推稱「忍耐一下!」,過了一晚上,推文就變成了怒氣沖衝的「哈雷要是搬到國外那就看著吧,那將是末日的開始」。

 

  躲避高關稅

 

  25日中午,哈雷宣佈,為了避免歐盟對美國于22日發起的報復性關稅政策,對歐洲出口的摩托車工廠將遷移至美國之外。在哈雷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的資料中表示,「我們並不希望擴大海外生産,但這是在歐洲維持業務的唯一選擇」,顯示出無奈的立場。

 

  歐洲是佔哈雷銷售額近20%的重要市場。歐盟的報復性關稅讓美國産品的進口關稅將從6%增加至31%。據悉,這將導致每輛摩托車的成本增加2200美元。雖然大部分摩托車在美國生産,但哈雷在巴西等地也擁有小規模生産基地。在川普宣佈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合作協定(TPP)之後,哈雷曾流露出在泰國建廠的意向,分析認為哈雷今後將轉換為從這些工廠對外出口的生産模式。

 

  對於11月迎來中期選舉的川普來説,本國優先主義是增加國內就業機會等爭取選民支援的手段。如果哈雷真的將工廠遷到海外,將招致事與願違的後果。


 

  哈雷與飛機巨頭波音等,都曾經是川普喜歡的企業。在出任總統的第二個月,川普就將這些公司的高管邀請到白宮,稱讚説「擁有哈雷摩托車令我感到驕傲」。哈雷總部所在的威斯康辛州是2016年總統選舉時的激戰州,同時也是川普重視的地區。

 

 

  但在2018年3月,歐委會指名將「哈雷摩托車」作為鋼鐵關稅的報復對象,隨後哈雷表示「支援自由貿易」,發表了反對本國保護政策的聲明。關於此次轉移共工廠,哈雷表示「為了廢除限制自由貿易的關稅,我們將對歐盟和美國政府做出努力」。

 

  川普接二連三推出的保護政策就像迴旋鏢一樣打在了本國産業屆的身上,受到打擊的也不僅限於哈雷。

 

  與中國的摩擦也伴隨風險

 

  美國通用電氣(GE)的醫療器械業務將受到影響。因為磁共振成像(MRI)相關設備等包含在中國進口關稅的名單中。通用電氣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5月召開的聽證會上呼籲,「從在中國的自家工廠採購也要徵收關稅沒有意義」,但意見沒有被接受。

 

  企業最為擔憂的是看不清商業環境的前景。川普有意將對貿易夥伴國的施壓作為「籌碼」使用,現階段還看不到最終的妥協點。在這種狀況下,企業的投資等重要的經營判斷不得不往後推遲。

 

  例如通用汽車(GM)和福特汽車等美國三巨頭使用的半導體和電阻器等電子零部件的30%被認為是從中國進口的。部分軸承的近半數依賴從中國進口。如果能看到川普發動的「貿易戰爭」的結局,企業可以採取將零部件製造遷回國內等對策。

 

  但在難以判斷前景的現狀下,企業只能將額外關稅轉嫁到價格上,導致商品競爭力下降,或者為了消化增稅而犧牲自身和零部件承包商的收益。這兩種情況均有可能對美國的就業和消費造成負面影響。

 

  在經濟不斷邁向數位化的背景下,在與中國爭奪主導權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半導體産業也處於嚴峻局面。在美國對華追加關稅名單中,包含大量與半導體製造相關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SEMI)表示,「有可能對(本國産業)造成嚴重影響」,充滿了危機感。

 

  與雷根政府通過誘導美元升值和關稅來保護汽車和半導體産業的1980年代相比,時代已經明顯改變。在供應鏈已在全球範圍內聯繫起來的當今,在對他國的攻擊中,美國也無法全身而退。企業蟄伏的時間越長,越會波及美國競爭力本身,導致投資停滯和技術研發遲緩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紐約 中山修志、矽谷 白石武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