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下東南亞對華出口激增
2018/12/19
因預期中美貿易戰可能長期持續而提前推進出口的趨勢正在擴大。作為世界貿易轉運中心,新加坡11月的轉口貿易(再出口)額同比增長9.4%。馬來西亞10月的出口額也創下歷史新高。2019年年初以後,預計會受出口提前的反作用影響,有可能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新加坡正成為從亞洲和歐洲向中國大陸等出口工業品時的轉運中心,僅不在新加坡國內進行加工的再出口産品,每月貿易額就超過200億新元。
![]() |
新加坡的再出口額在美國開始對中國産品徵收懲罰性關稅的7月以後增加明顯,17日發佈的11月再出口額的增長率接近10%。
再出口額的近3成是面向中國大陸和香港。很多企業從亞洲各地將零部件等運到中國大陸和香港,在大陸製造最終産品,然後向美國等地出口。新加坡對中國大陸再出口10月比上年增長11.4%。Maybank Kim Eng Research的蔡學敏 (Chua Hak Bin)指出,「這是預期中美貿易戰日趨激烈而採取的提前行動」。
![]() |
在作為貿易轉運中心的新加坡,貿易戰的影響表面化(reuters) |
在馬來西亞,10月出口額同比增長17.7%,達到963億林吉特。按月度計算首次突破900億林吉特,對最大出口目的地中國大陸的出口以電子和石油産品為中心增長33%。此外,從泰國10月對中國大陸出口來看,化工産品和機械零部件等實現增長,增減率從9月的大幅下滑轉為增長。
美國此前計劃自2019年1月以後將2000億美元中國産品的關稅率從10%提高至25%。雖然中美就暫停加徵關稅達成協定,但磋商的前景尚不明朗。在中美摩擦進一步加劇之前,中國企業採取了提前採購零部件等舉措,這推動了東南亞出口和再出口的增加。
這種動向存在透支需求的一面,有可能對2019年以後的出口造成負面影響。馬來西亞的財政部長林冠英表示,「中美進入了90天停戰期,但世界貿易面臨的情況依然脆弱。10月創紀錄的出口也需要慎重評價」。
據野村證券預測,中國大陸的出口將從2018年的增長約11%下降至2019年的約6%。如果中國大陸的經濟減速,難免通過供應鏈對聯繫密切的東南亞經濟造成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