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摩擦改變全球貨物流向
2019/04/11
中美兩國的貿易戰發生至今已經過去1年,全球的貨物流通發生了改變。在大豆方面,巴西産大豆取代出口受中國反制關稅影響而減少的美國産,不斷崛起。而在液化天然氣(LNG)方面,亞洲和大洋洲生産國也在爭取曾被美國奪走的中國需求。貿易戰帶來中國經濟減速等風險,另一方面也使得資源型國家面臨更多商機。
![]() |
巴西的大豆田(reuters) |
中國2018年對來自美國的廣泛進口産品徵收了反制關稅。美國産的進口成本增加,中國改為從其他國家採購食品和能源等。
日本大型商社丸紅在位於巴西南部的面朝大西洋的港口城市設有穀物出口設施,2018年這裡發生了異常變化。往年秋季出口商品會從大豆轉變為玉米,而2018年秋季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卻迅速增加。2018年9~12月合計出口量增至上年同期的約2.5倍。
丸紅解釋稱,「秋季以後不斷有來自中國的大豆洽購」。「特需」出現的契機是中美兩國的貿易戰。中國是每年採購約9000萬噸的世界最大大豆進口國,2018年夏季為對抗美國川普政府的制裁關稅,對美國産大豆徵收了25%的反制關稅。
中國對美國産大豆的進口出現銳減。中國的貿易統計顯示,2018年的進口量僅為1664萬噸,較上年幾乎減少一半。在抵制美國産的同時,中國將巴西選為彌補國內需求的新採購來源。巴西産大豆的進口量達到6608萬噸,比2017年增加3成。
美國的存在感下降
由於被「趕出」佔大豆出口6成的最大市場中國,美國轉而擴大對其他亞洲和歐盟的銷路。2018年度(2018年9月~2019年8月)對歐盟出口截至3月下旬達到674萬噸,達到上年同期的2.3倍。對泰國等亞洲和大洋洲的銷售也增長近3成。
但是,這些未能抵消對中國出口的下滑。美國大豆2018年度的全部出口量預計比上年度減少1成,降至5103萬噸。與增長4%的巴西(7950萬噸)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美國大豆在市場上的存在感難免會下降。
在能源領域,美國在出口市場的優勢也在動搖。美國能源資訊署(EIA)的數據顯示,美國2018年的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約為2274萬噸。與增至前一年3倍以上的2017年相比,增長率縮小為5成左右。
美國産液化天然氣于2018年9月被中國徵收10%的反制關稅。12月的對華出口降至8萬噸,同比減少8成。按年來觀察液化天然氣對華出口,2018年與增至前一年6倍的2017年相比急轉直下,下降了9%,降至約196萬噸。
![]() |
在頁岩革命的背景下,美國液化天然氣持續增産。中國將液化天然氣作為煤炭的代替能源,需求持續擴大,曾是美國液化天然氣強有力的出口對象。
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到2040年將增至目前的4倍。中國正在增加與澳大利亞等傳統生産國的現貨(即時合約)交易,以作為替代採購來源。
對於被美國奪走市場的資源型國家來説,中國更換採購來源正中其下懷。據澳大利亞政府預計,2018年度(2018年7月~2019年6月)的液化天然氣整體出口量將達7560萬噸,比2017年度增加23%。
鋼鋁産品流入亞洲
中國還為長期的穩定採購進行佈局。中國石油天然氣2018年秋季與卡達國營的卡達天然氣公司(Qatargas)簽署了為期22年的液化天然氣採購合同。
由於美國的進口限制,向該國出售的産品流向其他地區。美國2018年3月提高了鋼鐵産品和鋁的關稅。美國的貿易統計顯示,2018年鋼鐵産品進口為3057萬噸,比上年減少11%。其中中國産品減少14%,而適用數量配額限制的南韓産品的進口也下降近3成。
無法進入美國的鋼材流入亞洲市場。尤其是南韓,以用於家電等的熱軋捲板為中心,2018年鋼材對印度供貨增加1成,出口整體僅下降4%左右。此外,中國産鋼材(普通鋼和特殊鋼的合計)對日本出口在2018年9月以後超過上年。
在鋁製品領域,加拿大等國也對亞洲發動出口攻勢。2018年日本對加拿大産鋁製品的進口量比上年增加29%。
中美兩國延長了原定3月1日的貿易談判期限。雖然還要看磋商的進展,但有部分觀點認為貿易摩擦將緩解。
但是,採購來源一度多樣化之後還會恢復如初嗎?如果大豆因巴西供給增加而降價,中國繼續從南美採購是有好處的。伊藤忠商事旗下的顧問公司Food Management Support Corporation的本部長服部秀城認為,「即使中美關係走向改善,對於簽約採購美國産大豆也可能有所猶豫」。
日本雙日綜合研究所的山本大介指出,「與生産設備巨大的汽車和半導體等工業品不同,資源領域比較容易改變貿易夥伴」。正在改寫的新勢力版圖有可能固定下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