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戰略打中川普「弱點」
2018/11/21
高橋徹:美國中期選舉已經結束,全球關注的目光重新回到川普政權的外交政策上。最令人擔憂的是中美貿易戰的走向,不過在與兩國有關的能源領域,出現了兩個值得關注的動向。
![]() |
川普訪華(2017年11月9日,北京) |
一個是美國發起的伊朗原油禁運措施。美方表示如果各國不順從美國的要求將實施制裁,不過獲得「豁免」的8個國家和地區中,除了與美國關係緊密的日韓、印度、台灣外,還包括中國大陸。
另一個是東芝的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業務出售給中國企業。美國國會8月強化了從安全保障角度審查對美投資的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許可權,但是對於中國企業獲得在美國的能源權益,至今尚未出現批評聲。
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大陸是伊朗原油的最大進口國(佔伊朗原油出口量的1/4),少了中國大陸的合作,「伊朗包圍圈」恐將缺乏實效性。
![]() |
後者則是因為買家是大型民營天然氣企業,而非國有企業。2010年美國就曾批准該公司獲得美國國內的其他液化天然氣權益。
雖然可能存在這種合理的解釋,但是川普政權可是把中國視為「眼中釘」。為什麼偏偏在能源領域對中國「通情達理」了呢?
解讀這一疑問的啟示就隱藏在中美貿易戰之中。
美國自7月以來,以侵犯智慧財産權為由,分3次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也不甘示弱採取了報復措施。但是,從進口規模來看,美國每年從中國進口5000億美元商品,而中國每年從美國進口1300億美元商品。制裁大戰對中國極為不利。已經加徵關稅的産品佔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5成,卻佔到中國從美國進口商品的8成以上。中國可用於報復的牌越來越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