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往歐美海上貨櫃運費漲至數倍

2021/02/01


       作為國際物流的重要力量,海上貨櫃運輸的運費正在上漲。中國發往美國的主要航線漲至上年同期的2倍,發往歐洲達到4倍,徘徊在最高點附近。新冠疫情下的宅家生活使得傢具和日用品等的貨物運輸激增,貨櫃短缺的情況未能緩解。貨主企業因運輸停滯和成本增加而面臨混亂。貨櫃短缺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沉重負擔。

 

 

       中國上海航運交易所的統計顯示,上海發往美國西海岸的現貨(即時合約)運費為每40英呎(12米)貨櫃4000美元,漲至上年同期的2.4倍。而發往歐洲的運費為每20英呎(6米)貨櫃4400美元,漲至4倍。發往東南亞、南美和南非的運費也漲至36倍,接連創出2009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價。

 

       其背景在於2020年夏季以來發往北美的運輸量激增。美國的新冠疫情持續,宅家生活帶來了活躍的消費。在股價走高和貨幣寬鬆的背景下,住宅銷售也保持堅挺,自夏季開始,傢具和家電的運輸需求強勁。自秋季起,汽車零部件和半導體的運輸也出現復甦。日本海事中心的統計顯示,亞洲發往美國的海上貨櫃運輸量202012月同比增長28%,連續5個月保持2位數增長。

 

海上貨櫃運輸(資料圖,reuters)

 

       從生産地亞洲運往消費地美國的大量貨櫃滯留於美國。在美國西海岸的港口,由於貨物激增和防疫原因,卸貨作業停滯,船隻出現「交通擁堵」,這也加劇了貨櫃短缺。全球貨櫃供求失衡,結果,繼美國之後個人電腦外設和汽車相關産品運輸開始復甦的發往歐洲等的運費也出現暴漲。

 

       其影響也在擴大至日本的貨主企業。日本一家大型日用雜貨企業把在中國等地生産的商品進口到日本國內,該公司表示,自202012月起,運費明顯上升。據悉從中國和東南亞向日本運輸時,有些日期和班輪的費用最多漲至通常的4倍以上。運輸也變得遲緩,部分店舖的清掃用具和收納用品持續處於短缺和無貨的狀態。

 


 

       以中堅農機企業為例,從日本運往歐洲、原定1月裝船的貨物已推遲至2月。相關負責人透露,「無法消化運費上漲的部分,針對此次的貨物運費,已決定按特例要求與歐洲客戶對半承擔」。

 

       在從東南亞向北美等出口乘用車和卡車零部件的大型企業中,出現即使以頂峰時的高運費委託船務公司也未被接受的案例。出口企業致力於改善運輸效率,但僅靠自身難以消化成本,今後轉嫁到價格上也將成為課題。另一方面,由於也存在漲價導致銷售減少的風險,當前將討論徹底推進削減成本等對策。

 

       在美國西海岸的港口,有時需要等待1周以上才能卸貨。進入20211月後,洛杉磯港等地出現新冠聚集性感染。如果卸貨進一步推遲,有可能加劇運費的上升。

 

       船務公司將加快空貨櫃的國際間互通,但有觀點認為,「在56月之前,貨櫃短缺的情況可能無法解決」(商船三井的董事丸山卓)。如果貨物運輸放緩,工業和消費有可能陷入停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