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1年貿易逆差首超1萬億美元
2022/02/09
2月8日,美國商務部公佈的2021年貿易統計(按通關數據計算)顯示,商品貿易收支逆差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由於美國實施了鉅額財政刺激措施,經濟實現重啟,個人消費增加,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高漲。美國的保護主義態度也有可能進一步增強。
2021年的商品貿易逆差為1.0784萬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8.4%,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近5%。雖然這一比例低於歷史最高的2006年(6%),但按金額計算的話,則創下歷史新高。
![]() |
2021年美國的進口額為2.8329萬億美元,增長21.3%。由於發生新冠疫情,人們的居家時間增多,包括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在內的電子設備、傢具、玩具等消費者常用産品的需求增加。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來自於中國大陸和越南等的進口商品。從供求關係緊張的半導體來看,來自台灣等地的進口增加。
供應鏈混亂的影響也顯現出來。由於進口猛增,在西部加利福尼亞州等主要港口,來自中國等的貨櫃船出現滯留現象。這導致美國國內的商品短缺,通貨膨脹速度加快。
造成貿易逆差擴大的是強勁的內需。美國拜登政府2021年3月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疫情紓困法案。由於採取了每人最高發放1400美元現金等措施,家庭經濟情況獲得改善。2021年的商品消費比上年增長12.1%,對經濟復甦起到拉動作用。
2021年,由於全球經濟復甦,美國的出口額也增長23.1%,達到1.7546萬億美元。除了原油、天然氣等能源之外,藥品的出貨量也出現增加。
進口在2020年夏季恢復到了疫情前水準,2021年仍繼續擴大。而出口則是進入2021年之後才恢復到疫情前水準。由於美國的經濟復甦速度領先於其他國家,在這一時間差裏,進口額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出口額,導致貿易逆差擴大。
在2018年前川普政府時期,美國貿易逆差時隔11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在中美貿易戰爭更加激烈的2019年進口放緩,逆差減少。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出口大幅減速,貿易逆差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在拜登政府下,中美圍繞貿易的緊張也一直持續。2021年對華貿易逆差增長14.5%至3553億美元。佔到貿易逆差總量的3成以上,是貿易逆差最多的國家。拜登政府繼承了前川普政府發動的對中國産品的制裁關稅,但從消費資料一大産地中國的進口增加。
![]() |
美國經濟活動重啟,進口增加(洛杉磯港,Reuters) |
前川普政府著眼於兩國間的貿易收支,2020年1月以減少對華貿易逆差的名義簽訂了「第一階段協議」。中國承諾強化智慧財産權保護,並在2021年之前的2年內增加進口美國農産品及飛機等共計2000億美元。
據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統計,截至2021年11月,中國對美進口僅達到目標的62%。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副貿易代表莎拉·比安奇(Sarah Bianchi)在2月1日的演講中批評「中國很明顯沒有履行第一階段協議的承諾」。
美國在野黨紛紛將貿易赤字與就業外流聯繫起來。雖然主要經濟學家持否定態度,但作為造成美國製造業困境的因素,批評的矛頭容易指向中國等主要進口對象國。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霍夫鮑爾 (Gary Hufbauer)指出:「鉅額貿易逆差表明疫情下的經濟恢復,不是嚴重的問題」。但在政治上,他擔心「這會成為在野黨進一步加強保護主義的契機」。
2022年,美國的貿易逆差仍將保持高水準。以工會為支援基盤的拜登政府將促進生産回歸國內。作為在野黨的共和黨之中,否定自由貿易的勢力也越來越多。面向11月的中期選舉,美國面臨更加向內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鳳山太成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