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狂買海外股,是本國股300倍

2022/06/14


      日本的個人資金正在不斷湧向海外股票。2021年,經由日本國內的投資信託基金流向海外股票的投資額增加到了8.3萬億日元。這是流向日本股票投資額(280億日元)的近300倍。原因是投資者更偏愛資本效率等出色的海外企業。似乎還出現了家庭資金逃往海外的「資金外逃(Capital flight)」跡象,蘊含著危機。

 

 

      「全球經濟正在持續增長,打算進行長期投資」,説這句話的是一名20多歲的女性公司職員,她從2020年5月開始通過網路證券公司,利用儲蓄型小額投資免稅制度(儲蓄NISA)投資海外股票基金。

 

      這位女性最關注的是美國股票。自2021年起,她還購買了與標準普爾500(S&P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等美股指數聯動的基金,開始通過NISA之外的途徑投資。儘管2022年5月美國股票出現暴跌,但她並不在意,稱「我打算持有20年以上」。

 

  

      在新冠疫情下,日本的個人資金提高了海外股票的投資比重。有分析認為,在2021年通過日本國內的股票基金流向海外股票基金的凈流入額中,美國股票佔9成左右。根據日興研究中心的數據進行估算,2022年1~4月通過日本國內的股票基金流入美國的資金約為1.5萬億日元。達到美國國內流入美股基金的凈流入額(約2.1萬億日元,晨星投資分析平臺的統計)的7成。

 


  

 

      海外股票受青睞的背後,反映出日本投資者對日本股票的興趣減弱。1~4月,日本股票基金的凈流入額僅為3000億日元。在日本國內基金人氣排行榜單中,2022年5月底,凈資産額排在首位的是持倉美國高科技股的「Alliance Bernstein美國成長股D Course」等。在排名前10的基金中,投資美國股票或重倉美國股票的基金佔據6個席位。重倉日本股票的基金為零。

 

      日本個人資金流向國外的直接原因應該是企業競爭力的差距。凈資産收益率(ROE)代表創造利潤的效率,根據QUICK FactSet的數據進行估算,過去20年東證股價指數(TOPIX)的股票平均ROE在5%~10%。而美國標普500的ROE保持在15%以上。

 

      由於日本企業的新陳代謝緩慢等,利潤率增長慢,而美國以「GAFAM」為首的IT企業崛起,盈利性強。

 

      積極的回購股票等股東報酬也比日本豐厚。2017年底~2022年5月底的TOPIX僅上漲5%,而同期的標普500上漲了55%,充分反映了兩者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從海外投資熱還可以看出資金外逃跡象。一位50多歲的女性投資者賣掉了所有日本股票投資信託,她説:「日本看不到增長預期,我很不安」。從1990年開始,30年內日本名義國內生産總值(GDP)僅增長2成,工資僅增長4%,而美國的GDP增長3.5倍,工資增長達到48%。有人在日本不能實際感覺到增長。老齡化及財政惡化等國家課題也堆積如山。出於對未來的擔憂,考慮將資産轉移到國外也無可厚非。

 

      日本岸田文雄政府正在促進資金由儲蓄轉向投資。NISA帳戶開戶數截至2021年12月底大約為1800萬,5年增長了7成。最近20~30多歲的人紛紛開戶,投資人群穩步擴大。不過,如果不通過根本性結構改革提高日本經濟的實力,可能最終只會使個人資金流向國外。

 

      日本政府5月31日公佈了經濟政策「新資本主義」的實行計劃方案。雖然將重點放在人才教育和科學技術的振興上,但次日的日經平均股價僅上漲0.7%,市場反應遲鈍。日本的個人資金越來越傾向於國外。這或許釋放了「實現根本性改革的時間已經有限」這樣一個信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西康平、五味梨緒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