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分裂加劇,多樣性下降

2023/10/26


      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與中國的對立,世界貿易正在分裂。聯合國機構計算的指標顯示,貿易夥伴國的多樣性下降,政治上親近的友好國家之間的貿易擴大。進出口的制約將導致原材料成本增加和銷路縮小。全球貿易量增長乏力,已成為經濟增長的負擔。

 

      世界貿易組織(WTO)10月5日發表預測稱,2023年世界貨物貿易量將僅比上年增加0.8%。大幅下調截至4月份的增長1.7%的預測。

 

      貿易反映了經濟的活躍程度。以歐洲為中心,很多國家在通貨膨脹的局面下陷入經濟停滯,在此背景下,全球分裂帶來的進出口目的地的變化也可能導致貿易增長乏力。

 

      顯示分裂現狀的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計算的反映貿易夥伴國範圍的指數。如果將2022年1~3月定為100,那麼2023年1~3月為94.2,下降了5.8%。

 

 

      顯示與政治立場相近國家的貿易增減的指數在1年內上升了2.7%。政治立場是根據聯合國大會的投票行為來判斷的。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認為,反映與夥伴國家之間地理距離的指標保持不變,稱「雙邊貿易正在朝著優先考慮共用政治價值觀的國家的方向變化」。

 

      在政治立場不同的國家之間,限制貿易的趨勢正在擴大。美國2022年10月實施了尖端半導體的對中國出口管制。由於烏克蘭危機,各國對俄羅斯實施了禁運。

 

      中美之間的貿易也在萎縮。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統計顯示,在兩國的貿易總額中,兩國的比率在2023年1~3月為11.9%,比2年前下降了2.7個百分點。預計4~6月降至11.6%。

 

      與2022年1~3月的1年平均值相比,烏克蘭對歐盟(EU)的貿易依存度在截至2023年1~3月的1年裏平均上升20.5個百分點。相反,俄羅斯對歐盟的依存度降低5.6個百分點,對中國的依存度提高3.7個百分點。

 

 

      也有不少國家和地區降低了對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台灣下降了2.7個百分點,澳大利亞下降2.2個百分點。

 

      從經濟安全保障的觀點出發,在友好國家重組半導體等供應鏈的「友岸外包」正在推進。從貿易角度看,今後的分裂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分析認為,如果貿易分裂長期持續下去,將把世界國內生産總值(GDP)最多拉低7%。這是因為重要礦物的貿易限制等也具有推高企業生産成本等的一面。

 

      目前,日本的貿易也受到了顯著影響。中國反對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向海洋排放,8月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産品。在9月的貿易統計中,日本向中國大陸出口的食品同比減少58.0%。

 

資料圖,日本的貨櫃碼頭

 

      世貿組織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在10月12日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擔憂稱,如果以色列和伊斯蘭組織哈馬斯的軍事衝突影響波及到整個中東,正在下滑的世界貿易將受到「非常巨大的影響」。

 

      由於美歐的貨幣緊縮和中國的房地産低迷,預計世界經濟至2024年將減速。如果基於規則的自由貿易進一步喪失,全球經濟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