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往歐美航空貨物運費上漲5成,電商需求旺
2023/11/28
從中國運往歐美的航空貨物的運費比近期低點上漲了5成。低價的服裝等電商相關的出口需求旺盛。利用經由日本的航班來運輸對北美出口貨物的情況增加,日本飛往北美的航班空間緊張,運費正在上漲。日本的貨主為了確保必要的空間,也不得不接受運費上漲。
航空貨運數據公司TAC Index的數據顯示,從上海飛往北美的運費截至11月20日為每公斤5.94美元,與創出近期最低點的7月第一週相比上漲了50%。飛往歐洲的運費為每公斤4.64美元,上漲了53%。從香港出發的運費方面,運往北美上漲32%,運往歐洲上漲37%,均出現較大漲幅。
![]() |
航空貨物通過客機下部的貨物空間或貨運飛機來運輸。在新冠疫情發生的2020年以後,客機停飛導致供應減少,再加上因貨櫃船等海上運輸的混亂而湧入航空領域的貨物,需求大幅增加,運費出現暴漲。隨著客機復飛和海上運輸正常化,供需緊張趨於緩解,2022年以後運費一直呈下降趨勢。
儘管如此,運費並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準。從上海和香港出發的運費自7月以後再次轉為回升。TAC Index的尼爾·威爾遜(Neil Wilson)表示,「電商正在拉動行情。部分貨運代理公司正在爭奪空間,導致了現貨(即時合約)運費的上漲」。
運營貨機的日本貨物航空公司(NCA)表示,「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貨主幾乎每週都會委託包機。運輸需求旺盛,以至於如果因空間原因而拒絕,對方可能會重新提出更高的運費」。Temu和SHEIN等低價電商的商品出口似乎正在迅速增加。
在歐美,由於長期持續的通貨膨脹和貨幣緊縮,消費需求正在減退。零售的庫存無法消化,一般消費品進口需求持續疲軟。消費者似乎正在追求更便宜的商品。
中國企業的旺盛需求也對日本産生影響。截至10月,日本的出口量連續22個月低於上年,但自9月前後開始,面向北美的現貨運費出現反彈。中國經由日本向北美出口的過境貨物出現激增,運輸空間日趨緊張。
![]() |
中國的貨物也大量搭載於從日本出發的航班 |
日本貨物航空公司把定期航班的大部分空間用於半年到一年的長期合同,剩下的1~2成以現貨形式出售,「以爭取運費更高的貨物」(行銷部部長渡邊一朗)。不惜支付高額運費來穩定確保貨物運輸的中國貨主租用的空間正在增加。
大部分航空貨物都是貨運代理商從航空公司租用空間,然後賣給貨主。日本一家大型貨運代理商的負責人表示,「從9月中旬開始,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貨物增加,面向北美的空間變得難以獲得」,指出從日本發往北美的現貨運費也水漲船高。
將其他國家的貨物作為過境貨物而由日本出發的航班運輸是常見情況,但上述負責人表示「其他國家貨物的影響導致空間緊張,對日本出發的運費産生如此大的影響,這是史無前例的」。
在全球範圍內,此前因疫情而大幅下滑的客運航班正在恢復,但中美之間的客運航班復甦落後於其他航線。這樣一來,相對於激增的貨運需求,供給顯得不足,採用經由日本的航班來運輸的情況容易增加。
由於日本國內需求疲軟,貨運代理商處於左右為難的狀態。另一家大型貨運代理商的負責人表示,「從採購價格來看,雖然提出的是意識到整個亞洲的貨主的報價,但由於與其他企業的價格競爭等,無法直接轉嫁到銷售價格上」,因此向貨主提出的價格受到抑制。
該負責人表示,「為了確保必要的空間,穩定進行運輸,正在努力獲得貨主對價格轉嫁的理解」。要避免在價格上輸給為了快速可靠地運輸而不惜支付高額運費的中國等的貨主、確保足夠的空間,日本的貨主也不得不接受運費上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