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利明辭職考驗「安倍經濟學」
2016/01/29
「我負有任命責任,對國民深表歉意」,甘利明宣佈辭職後,安倍晉三接受記者採訪時面色凝重。
![]() |
甘利明1月2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辭職 |
安倍2012年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後,設置了執掌「安倍經濟學」的日本經濟再生本部,並召開産業競爭力會議。宏觀經濟政策方面,恢復了此前民主黨政權時代停止的經濟財政諮詢會議。作為這兩個會議的負責人,甘利明對「安倍經濟學」的運營構成支撐。
3A+S瓦解
甘利明與安倍晉三統一步調,為回應企業期待,將法人稅實效稅率下調至30%以下,有時甚至與財務省發生衝突,扮演著重要的推進角色。在今年春季的勞資談判之際,呼籲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讓日本經濟界提出了「以超過上年的幅度實施加薪」。
![]() |
4月以後,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的批准議案和相關法案的日本國會審議預計將啟動。執政黨相關人士將密切關注國會論戰的走向,隨著在與各國進行直接談判時熟悉情況的甘利明離開內閣,或將對在國會答辯造成影響。
根據名字日語發音的首個字母,安倍、麻生、甘利明和菅義偉被稱為「3A+S」,成為目前日本政壇安倍獨大的政策運作的核心。由於甘利的辭職,3A+S出現部分瓦解。
安倍選擇石原伸晃作為甘利的接任者。石原在年輕議員時,曾與厚生勞動相鹽崎恭久等組建議員聯盟。與安倍是老朋友,在執政黨內部,出現了「朋友內閣或將復活」的質疑。
不過,從政策立場來看,石原曾擔任自民黨稅制調查會的高官,被視為財政紀律派。多數觀點認為,安倍主導的「安倍經濟學」路線不會變化,但也有觀點指出對增長的重視將減弱。
擔心連鎖反應
如果甘利明辭職的負面影響持續發酵,安倍政權的勢頭將蒙上陰影,「安倍經濟學」的推進力也將隨之弱化。
由於政治和金錢問題,2014年,時任日本經濟産業相小淵優子和法務相松島綠相繼被迫辭職。安倍在決定推遲消費稅增稅的過程中,借助眾議院解散和大選渡過了危機。
目前,安倍內閣的另一名成員、復興相高木毅也存在政治與金錢的質疑。在執政黨內部,有聲音擔心甘利辭職産生連鎖反應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