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財政再生相甘利明於1月28日在內閣府舉行記者會,圍繞從千葉縣一家建築公司收受金錢的問題,透露在該公司提供的資金中,秘書私自挪用了300萬日元,宣佈自己將辭職,以對此承擔責任。此外,還承認自己本人另外合計收受1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5.57萬元),指示秘書妥善處理。甘利明是「安倍經濟學」的司令塔,他的辭職將對安倍政權構成打擊。
甘利在首相官邸向安倍晉三提出了辭呈,並獲得受理。安倍對記者表示,「政權啟動以來,甘利作為「安倍經濟學」的推動者付出了努力,辭職令人遺憾,但尊重他的想法」。
甘利明收受金錢問題浮出水面是由於1月21日上市的《週刊文春》的報道。甘利在記者會上承認,2013年11月在大臣室、2014年2月在神奈川縣大和市當地事務所分別接受了建築公司方面的50萬日元。
會面後發現現金,甘利明稱「指示秘書作為政治資金妥善處理」。由於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中記載的日期與收取的日期有所不同,將進行更正。
此外,甘利明當地事務所長2013年8月從建築公司收到500萬日元,私自挪用了其中300萬日元。關於秘書等人是否在建築公司與城市再生機構的賠償談判中為企業説情一事,秘書等對參與調查的律師表示否認。今後,甘利明將全額返還收受的現金,同時更正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涉及問題的2名公設秘書28日已經辭職。
在日本,政治資金未計入收支報告書違反《政治資金規正法》。如果秘書等根據議員的許可權進行説情,有可能違反《斡旋獲利處罰法》。
甘利明表示,「深刻認識到秘書的監督責任。不能容忍支援安倍政權的角色成為政權的障礙」,表示在考慮對2016年度預算案國會審議等的影響後決定辭職。但甘利明否認辭去議員職務。據悉,甘利明在記者會之前向安倍表達了辭職意向,雖然得到挽留,但最終獲得批准。
甘利明自2012年12月安倍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以後一直是內閣成員,屬於安倍的親信之一。主導了作為「安倍經濟學」支柱的增長戰略,同時還負責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談判,這樣的重要閣僚的辭職,對於提倡最重視經濟的安倍政權將構成沉重打擊。在野黨打算在今後的國會審議中,包括首相的任命責任在內,徹底加以追究。安倍政權最為重視的2016年度預算案以及TPP相關法案的審議等有可能受到影響。
安倍在第2次擔任日本首相後,繼經濟産業相小淵優子、法務相松島綠、農林水産相西川公也之後,這是第4名閣僚辭職。在去年10月安倍改組內閣中尚屬首次。
甘利由眾議院神奈川13區選出,當選11次。歷任經濟産業相和行政改革相等職務。現年66歲。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