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將成為中國的「湖」?
2016/02/02
![]() |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xinhua-kyodo) |
「如加勒比海之於美國」
南海成為中國一個「湖」的依據之一,就是中國到2030年將擁有數支航母機動編隊。報告書給出以下警告:
「(如果中國擁有數艘航母)南海之爭將為之一變」。
「在爭端國家存在權利糾紛的幾乎所有海域,都會有中國的航母機動編隊,或者可以在半日之內抵達現場」。
「南海實質上將成為中國的一個湖。正如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之於美國」。
![]() |
美國海軍2015年5月公佈的永暑礁畫像(REUTERS-KYODO) |
尤為刺激美國戰略分析家的,大概就是南海對於中國「猶如加勒比海之於美國」。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近年來在地緣政治學家之間流傳著以下觀點。
美國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發動與西班牙的戰爭,控制了南方要衝加勒比海。通過巴拿馬運河掌握了對南北美大陸的霸權。同樣,南海相當於太平洋的「肚臍眼」,如果由中國控制這裡,美國就會失去在亞太地區的霸權。
如果僅僅是一個大膽預測,也許在研究機構扎堆的華盛頓也算不上什麼話題。此次報告之所以引起關注,原因就是這一研究並非CSIS一時起意才著手進行的。
美國國會內有人批評歐巴馬政府儘管嘴上喊出再平衡戰略,但是卻沒什麼相應行動。為論證再平衡戰略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實效性,美國國會要求國防部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研究。
CSIS的報告就是這一研究的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稱得上「準官方」出版物。該報告還批判歐巴馬政府未向再平衡戰略投入足夠的精力和預算,並建議在向亞太地區投入更多軍力的同時,還要加強與日本等盟國和友好國家的安保合作。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在野黨大肆宣傳現任政府「失策」,這本是選舉時的常用手段。但CSIS標榜是超黨派研究機構,並且編寫負責人凱瑟琳•希克斯還曾擔任過歐巴馬政府的國防部副部長幫辦(負責政策事務)。可以説是一項中立性的報告。也許可以作為預測美國下屆政府亞太地區戰略的參考。
美國軍艦第2次南海派遣
對於歐巴馬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做法,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已經出現了不安。
不承認中國建造的人工島是其領土。為證明這一點,美國將不斷地派出軍艦,按照每3個月2次的頻率進入人工島12海浬以內(約22公里)——
如果南海成為中國的內海,將對全球産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全世界接近一半的出口石油和液體天然氣(LNG)都要從南海通過。日本一家能源公司稱,日本從中東進口的原油也「大部分都要經過南海」。
不少觀點認為此次報告敲響的警鐘還將極大關係到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中心的亞洲的安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秋田浩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