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政策的兩個派系
2015/12/03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萊斯(Susan Rice、51歲)以從不會見駐首都華盛頓的各國大使而聞名,但會在白宮的自己辦公室定期與一個人進行暢談。那個人就是尼克森政權時代作為總統助理為中美邦交正常化開闢道路的亨利·季辛吉(92歲)。
![]() |
與萊斯同樣曾負責國家安全保障的季辛吉隨後兼任國務卿,在福特政權中也全面掌握了外交事務。萊斯在希拉蕊(68歲)卸任國務卿的歐巴馬政權第2任期負責外交事務。萊斯受到的對華政策薰陶正是來自季辛吉。
萊斯也並未隱瞞這一點。在9月下旬中美首腦會談之前的一次演講時表示,「希望從美中的歷史開始談起」,隨後在講述1971年季辛吉極秘訪華一事上花費了很多時間。提到擔任助理之後的3次訪華,稱「如今訪問中國再也不能秘密進行了」,稱讚了中美關係的發展。
萊斯的外交被評價為「思路接近冷戰時期的強權政治(power politics)」。在冷戰時期,如何與前蘇聯進行對峙成為確定美國外交之際的起點。如今,與中國的博弈成為美國外交的中心。
對於冷戰時期的前蘇聯,能夠採取封鎖政策。但對於中國,由於以經濟為中心相互依賴不斷加強的現在的中美關係,封鎖政策很難實行。萊斯掌握主導權的歐巴馬第2任期傾向於和中國合作,考慮到萊斯與季辛吉的關係,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這一對華合作路線招致了在東海上空劃設防空識別圈以及南海岩礁填海造地等中國的行動。由於遭受政權內外的批評,美國總統歐巴馬10月下旬不得不以維護「航行自由」為由,向中國人工島12海浬(約22公里)以內派出美國驅逐艦。
美國對華政策的另一個趨勢來自於在歐巴馬第1任期輔佐希拉蕊的前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58歲)等人。與坎貝爾關係密切的是前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70歲)和前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亞洲事務主任麥克·格林(Michael Green,54歲)。
坎貝爾等人的共同點是應對眼前威脅的態度。「反對任何單方面行為」,希拉蕊在即將卸任之際針對在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附近採取行動的中國提出的美國統一見解就出自坎貝爾等人之手。
一位外交官稱萊斯是「理念派」,而坎貝爾等人則是「實務派」。萊斯對中國倡導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顯示出理解,關於同盟國和友好國家的發言較少,也與上述分析不謀而合。
下一屆美國總統會將對華政策重心放在「理念派」一邊,還是「實務派」一邊,會對日本産生影響。如果民主黨最具潛力候選人希拉蕊成為總統,「實務派」有可能崛起。陷入混戰的共和黨仍然看不到強有力候選人,但曾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過會談的參議院議員馬克•盧比奧(44歲)明確表示,「尖閣諸島是日本領土」。
華盛頓的中國問題專家表示,「中國相關人士頻繁前往布希家的大本營美國德克薩斯州,正在接近前佛羅里達州州長傑夫•布希(62歲)的身邊人士」。距離明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還有不到1年時間。在總統選舉之前,中國在水面下的行動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吉野直也 華盛頓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