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協議
2017/08/07
8月6日,中國與東盟(ASEAN)十國的外長舉行會談,達成了防止南海衝突的「南海行為準則」框架。中方主導了討論進程。行為準則並未明確表示法律約束力,預計很難對中國建立軍事基地起到抑製作用。中國希望在當事方之間達成一致,促使南海問題走向終結,美國和日本被迫面臨難以應對的局面。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8月6日在與東盟外長簽署行為準則框架後的記者會上充滿信心地表示,「已經確實有了看得見、摸得到的積極進展」,並表示需要排除對南海問題的干涉,再次針對美國和日本的介入進行了牽制。
但框架實際上只有抽象性的內容。原則上規定「不作為解決所有權爭端的手段」,關於基本事項只羅列了「推進海洋合作」、「形成克制與信任」等語句。
框架未寫入越南等主張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等語句,預計很難對中國推進南海軍事基地化起到抑製作用。
8月5日,東盟發表了僅成員國參加的外長會議的聯合聲明。通過南海的「非軍事化」等措辭對中國進行了牽制,但今後南海局勢很可能仍按照中國的步調發展。
王毅透露,將在11月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正式宣佈啟動「準則」的下一步案文磋商。關於法律約束力,王毅表示各國有著不同的意見,今後會進行磋商,但東盟外交人士中則出現了「在達到最終一致時中國停止軍事基地化」的聲音。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伊原健作 馬尼拉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