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建交25週年紀念日的冷清

2017/08/25


  8月24日是中韓兩國建交25週年紀念日。中韓以經濟為中心構築的蜜月關係因駐韓美軍部署薩德系統(THAAD)而徹底反轉。兩國之間的溝壑無法填平。南韓企業因中國的經濟報復而苦不堪言,但兩國冷冰的關係仍看不到回暖跡象。

 

中國的樂天超市依然有大部分處於閉店狀態(遼寧省)

 

  兩國元首于24日互致了賀電。南韓總統文在寅在賀電中寫道:「期待兩國關係發展成‘實質性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相對於文在寅的積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僅表示「中方願同韓方鞏固政治互信,妥善處理分歧」。

 

  不滿美韓聲明

 

  中國所謂的「分歧」,是指攔截朝鮮彈道導彈的薩德系統。部署到南韓後,其雷達可監視中國全境。即便在中國的強烈反對之下,上屆朴槿惠政府仍在2016年7月決定引進薩德系統。較為慎重的文在寅也優先了美韓同盟而轉為同意。

 

  中國的怒火至今仍未平息。8月6日,「給雙邊關係改善勢頭潑了冷水」,中國外長王毅在馬尼拉出席東盟相關會議時對南韓外長康京和表達了憤怒。

 

  中方還對6月的美韓首腦會談後的聯合聲明表示不悅。對於「為支援和維持規則帶來的秩序,在亞太地區進行合作」這句話,中方理解為南韓在南海問題上明確站到了美國的一邊。

 

  兩國冰冷的關係也在建交25週年紀念儀式上得到明顯體現。「成了一個冷清的紀念日」,北京的中韓關係人士感到很失落。8月23日晚上在北京某酒店舉行的活動上,中方參加人員為一百多人,出席人員當中職位最高的也不過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

 

  5年前的建交20週年紀念儀式是由中韓共同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包括將在3個月後成為最高領導人的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內,共有約400人出席。2017年的活動無論是規模還是出席人員,級別都明顯降格。


 

  對於南韓來説,1992年與中國正式建交可謂是推動與共産主義國家改善關係的盧泰愚政府開展「北方外交」的集大成。南韓在1990年與蘇聯建交,成為朝鮮深陷國際孤立的轉捩點。

 

 

  中韓建交後,經濟紐帶得到了強化,兩國間的貿易額在2016年達到2114億美元,是1992年的33倍。

 

  南韓企業受打擊

 

  但以薩德問題為轉折,南韓企業在中國突然遭到嚴重打擊。對於向部署薩德系統提供用地的南韓樂天,中國當局因其超市的消防設施不完善等下令停止營業。樂天在中國的約110家門市當中,至今仍有近90家處於關閉狀態。中國消費者也在抵制南韓産品,現代汽車上半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同比減少了3成。

 

  中國企業則停止了前往南韓投資。南韓西南部群山市的「新萬金工業區」負責人表示,「不斷有中國企業撤回投資計劃」。

 

  南韓經濟界發出了希望早日舉行首腦會談來打開局面的聲音。曾一度傳出文在寅8月訪華的説法,但並未實現。中國將在秋季舉行五年一屆的黨代會,領導層很難在此時表現出軟弱姿態。中國也不希望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過於惡化,但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折衷點絕非易事。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鈴木壯太郎 首爾、永井央紀 北京、原島大介 大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