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季獎金排行看30年來日本企業興衰

2018/12/26


  日本經濟新聞社(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日前匯總了2018年冬季獎金調查(截至11月30日)的發放額排行榜,半導體製造設備生産商東京電子榮登榜首。可以説獎金是反映企業和行業發展勢頭的「鏡子」,大型建築企業和日本麥當勞等都曾位列榜首。下面就從日本平成時代(1989年至今)30年間的獎金排行榜來回顧産業的盛衰變化。

     

  「很多人説‘幹建築的出去玩敢花錢’。發獎金的日子,20~30多歲的人在銀座等商業街喝酒,甚至有人一晚上就花掉10萬日元」,一名平成時代初期在建築公司擔任管理工作的男性回憶道。

   

     

  當時整個日本處於泡沫經濟高漲的時期,掀起了大型辦公室和住宅樓建設熱潮。在獎金發放額排行榜方面,平成元年(1989年)~平成4年(1992年),清水建設和竹中工務店等建築企業位居前列。

      

  但是,經濟泡沫破裂後情況為之一變。受1997年山一證券宣告破産等影響,覺得「大企業很穩定」的日本傳統企業觀開始動搖。被視為日本企業特點的年功序列和終身雇用制度的神通出現下降,越來越多企業轉為學習歐美,採用依據能力、成果決定工資的制度。

  


     

  經濟泡沫破裂後也相對堅挺的冬季獎金平均發放額在1998年同比減少了近3%。消費意願趨冷,日本家庭的節約意識提高。在此背景下,被稱為「通縮勝利組」的是日本麥當勞。1994年麥當勞推出價格優惠的「超值套餐」,主推低價戰略,獲得了消費者的歡迎。該公司的獎金發放額從1995年起連續5年位居榜首。

   

  任天堂也經常位居獎金排行榜前列。該公司原本就是一家高收益企業,此外還接連推出熱門遊戲機,例如2004年的「Nintendo DS」、2006年的「Wii」,這也被體現在獎金中。

   

  在日本經濟逐漸擺脫泡沫破裂後遺症的過程中,2008年又遭遇雷曼危機的衝擊。2009年冬季獎金額同比下滑約15%,以汽車、電子、機械、鋼鐵等出口相關行業為中心,企業獎金紛紛大幅減少。

   

  另一方面,從2013年起的3年裏,開展系統開發和辦公用品銷售業務的大塚商會一直位居獎金榜榜首。該公司面向辦公室打包提供必要商品和服務的「Tanomail」業務表現堅挺。成功獲取了IT技術人員較少的中小企業構建網路等提高業務效率的需求。

      

  2016年登上榜首的JustSystems的文字處理軟體「一太郎」等很有名,使用平板終端的通信教育服務「Smile Zemi」等新業務也對業績增長起到拉動作用。可以説該公司是迎合網路時代,成功進行業務結構轉型的典型例子。

    

東京電子的工廠

       

  東京電子2017、2018年連續2年獎金發放額達到200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2.1萬元)。智慧手機相關製造設備的銷售擴大拉動業績增長,推高了獎金額。包括排在第3位的半導體製造設備廠商迪思科(DISCO)在內,排名變化顯示出高科技産業榮枯興衰急劇變化的積極一面。

          

  隨著人工智慧(AI)和物聯網(IoT)技術的普及,日本企業的勞動方式正在發生巨大變化。銀行一直以來是高收入行業的代表,但伴隨金融科技業務的擴大,2018年的大學生最想就職行業榜單中銀行的排名大幅下滑。

      

  試圖打破傳統日本企業「陳規舊俗」的動作也很突出,例如行動通訊運營商NTT DoCoMo推出向優秀AI技術人員提供2000~3000萬日元年薪(約合人民幣121.1萬~181.6萬元)的新人事制度。估計今後的獎金排行榜將繼續反映出日本産業結構的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流合研士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