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禁5年仍賣不出去的日本防衛裝備

2019/05/20


  日本的飛機和潛艇等防衛裝備品的國際共同開發和出口遲遲沒有進展。日本政府2014年制定「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放寬防衛裝備出口條件,但是基於新原則並未展開國際共同開發,國産防衛裝備成品的出口也為零。突然進入世界防衛裝備市場的日本面臨嚴峻的現實。

    

日本的「蒼龍」級潛艇(照片由海上自衛隊提供)

     

  日本政府2014年4月制定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規定,可以在「有助於日本安全保障」等條件下,降低共同開發和出口的門檻。日本希望通過加深防衛裝備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同時與其他友好國家在安全保障領域深化合作。

    

  美國在防衛裝備的數位化方面領先,日本還有借此追趕美國的目的。

   

  在現代戰爭中,戰鬥機和艦艇等所有裝備通過網路連接起來、施展戰術。以網路為首,數位技術成為拉動軍事技術發展的火車頭。與其他國家進行共同開發有望提高日本政府和民營企業的數位技術水準,同時還能削減成本。

     

  共同開發無一展開

    

  但是基於新三原則的共同開發無一展開。

     

  最尖端隱形戰鬥機「F35A」以美國為中心由9個國家共同開發,主體是美國大型防衛裝備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相關開發在日本放寬限制之前就已啟動,日本未能加入。F35A的結構保密,維修和改造需要依賴美國。在日本4月墜毀的F35A方面,查明原因離不開美軍的合作,由於包含機密資訊,僅靠日本難以查明。

    

  日本國産防衛裝備成品的出口比共同開發更加低迷。新三原則出台後,至少進行了近10項出口談判,但沒有一項達成協定。

  


            

  2016年,日本希望對澳大利亞出口新型「蒼龍」級潛艇的案件對於相關人士來説是痛苦的記憶。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對「蒼龍」級潛艇顯示出興趣,但新總理特恩布爾上台後,轉為「重視國內産業」,選擇了承諾在澳大利亞雇用員工的法國企業。

 

     

  阿聯酋曾對川崎重工生産的「C2」運輸機顯示出購買意向。但2018年,日本防衛裝備廳官員被阿聯酋方面告知「這樣下去沒法引進」。原因是C2在未鋪裝跑道上的起降能力不足。

  

  圍繞新明和工業生産的海上自衛隊救援用水上飛機「US2」,日本與印度的談判超過5年,陷入膠著狀態。印度對1架飛機超過100億日元的價格面露難色,要求在印度當地生産或轉移技術,雙方未能達成妥協。

   

  日本並未推進面向出口的開發。被視為強項的技術實力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獨自進化,失去適應市場的能力。

    


      

  拓殖大學教授佐藤丙午表示,「裝備品領域發生的情況與日本製造業的情況相似」。其指出,日本生産不出價格和性能符合對象國需求的防衛裝備,從與美國和歐洲的共同開發著手比較現實。

   

  強化資訊管理

    

  由於對日本企業的體制感到不安,美國對於和日本共同開發態度猶豫。日本防衛省要求國內防衛企業在2020年之後引入美國國防部所採用的網路安全防衛標準。中美的貿易對立進一步加深,美國十分擔心技術流向中國。

    

  日本防衛省和經濟産業省開始在私底下討論能否建立對機密資訊處理人才的資格進行評價的機制。將參考美國引入的「安全調查(Security Clearance)」資格。

   

  日本在二戰後走上了和平國家的道路。至今也不允許向紛爭當事國出口自行研製及共同開發的防衛裝備。日本在保留一定限制的情況下參與國際防衛裝備競爭。當前,亟需制定新戰略,推進最尖端數位領域的共同開發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加藤晶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