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垃圾分類煩惱
2019/07/15
不僅如此,親人之間還可能因為垃圾問題而發生爭執甚至摩擦。比如有這樣的事例,妻子發現家垃圾桶裏扔的塑膠優格盒沒洗乾凈也沒撕標籤,所以取出重新沖洗並分類,沒想到這卻被丈夫嘲笑稱「你是不是要懸賞捉拿犯人?」,在妻子仔細説明為何要清洗和分類後,丈夫仍毫無反省,反而説「成天分類、分類,你是不是環保至上主義者呀?好害怕!」。一旁,不懂事的孩子也附和道「媽媽的興趣就是垃圾分類吧」。明明站在正確立場的妻子卻成了家中的異類,這讓她鬱悶不堪。
![]() |
在分類垃圾投放處扔垃圾的日本女性(資料) |
日本各地分類方法和規則的不同也讓許多個人與家庭感到困惑。有公司職員就表示,在工作單位紙類被分為可燃和混合紙類,但到了自己住處卻又要細分為瓦楞紙和紙板,有時根本搞不清楚。還有像遇到搬家或去異地探親的時候要習慣當地的投放規則和時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不知道易開罐是不是要壓扁了再扔」,一位家住橫濱的主婦還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她表示,看到公寓管理員一直把居民扔出來的鋁製易開罐一個個踩扁然後收到袋中,但該市發放的手冊上卻寫著「易開罐不要踩扁」,所以一直很困惑。之後向當地有關部門了解後才得知「真相」。的確,易開罐踩扁不佔地方,更有利於收集和運輸,但由於當地的垃圾分揀工廠在分揀工序上的原因,踩扁後的易開罐反而容易「漏網」。
還有像「扔紙質文件的時候是否需要將訂書釘去掉?」的問題,日本各地相關部門大多只給出了模稜兩可的回答,即「盡可能去掉」、「不去掉也可以」。但據東京廢紙再生促進中心的專業人士表示「造紙廠商在對廢紙進行再生的時候會用水進行溶解,在這一過程中比重不同的訂書釘可以有辦法除去」,認為個人不必為拆訂書釘而耗費過多精力。
由此可見,很難説垃圾分類越細越好,根本還是要看各地的最終處理方式,因地制宜。
垃圾減排誰之責?
其實,在進行垃圾分類之前,日本更重視的是減少垃圾的排放。日本廣泛宣傳的是被稱為3R的概念,也就是Reduce(減排)、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迴圈)。
在減少垃圾排放方面,日本採取的最為行之有效方法可能就是垃圾的收費回收制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