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張石:最近中國霧霾蔽日,環境污染嚴重,有一些人編出很多「段子」,也畫了一些漫畫,對此進行諷刺,很辛辣,很到位,但是,消滅霧霾,改善環境,不僅是國家和企業的責任,每一個都要「從我做起」。日本也有過污染的時期,但是現在山清水秀,草綠天藍,讓來過日本的中國人羨慕不已,而這美麗的環境的形成,與每個日本人的身體力行是分不開的,也關係到日本人的個人修養。
|
張石 |
比如説,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認為給他人「添麻煩」,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日本人對經常給他人「添麻煩」的人評價非常低,甚至有的人因為覺得自己給別人添了麻煩而自殺。
由於有這種意識和修養,日本人從不會在公共場所或街上亂扔垃圾,對於自己在消費過程中出現的垃圾,有垃圾箱時就扔到垃圾箱裏,沒有垃圾箱時一律自己拿回家。他們認為:如果隨便亂扔垃圾,會使環境不整潔,使他人看到後産生不快感,這樣就給他人「添了麻煩」,而給他人「添了麻煩」,就觸動了他們的道德底線,因此在日本的公共場所和旅遊景點,幾乎看不到亂扔垃圾的,也看不到在中國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的那種掃大街的清潔工,因為沒有垃圾可掃,這和中國到節假日時旅遊景點垃圾滿地的現象形成鮮明的對照。
據中國新聞網微網誌2015年10月3日報道:「國慶長假,香山是北京熱門景點之一。香山公園的140餘名環衛工人每天工作15個小時,多數時間在陡峭的山路和峭壁邊上撿拾垃圾。10月1日、2日兩天,共撿拾了6噸垃圾。很多遊客呼籲‘為了他們別再亂扔垃圾’!不亂丟垃圾,讓環衛工少彎一次腰,你能做到嗎?」
日本人更不會隨便扔家庭垃圾,他們的家庭垃圾一般分成四類,其中有可以回收再生的資源性垃圾,還有不可回收的垃圾等。垃圾分類,就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然後分類處理,從而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將垃圾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通過分類,大部分垃圾可以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和進行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垃圾不進行分類則常常被簡易堆放,長期暴露在地表,或被草率填埋,導致臭氣蔓延,污物亂飛,而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目前日本全面實現了垃圾分類,而據2015年2月6日《南方週末》的電子報報道,「早在2004年,中國就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垃圾産生國。根據世界銀行2012年發佈的報告,2011年,全球産生城市固體垃圾約13億噸,而亞太地區約産生2.7億噸,其中中國佔了70%。」
「中國的垃圾分類在大陸被正式提出可追溯到2000年,建設部城市建設司確定北上廣等八個城市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
「但在缺乏可操作性指導和法律缺位的情況下,國內試點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並不順利。據《人民日報》報道,我國首批8個城市試點垃圾分類收效甚微。」(劉文慧「中國垃圾分類史」).
而實現垃圾分類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每個人必須遵守分類的原則,什麼垃圾放到什麼地方,哪一天扔什麼垃圾必須嚴守,而不願意給他人添麻煩的日本人,絕對不願意讓自己亂扔的垃圾給其他人帶來麻煩、不快和煩惱,因此每個人都會記得什麼垃圾扔到什麼地方,什麼日子扔什麼樣垃圾。日本美麗的環境,與守則守時,不希望給他人添麻煩的日本人的個人修養是不可分的,而看看中國在旅遊地和公共場所那些亂扔的垃圾,不得不讓人懷疑:就是徹底實現了垃圾分類,人們真的會認真履行這些分類規則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