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關係面臨「政冷經冷」危機
2019/08/19
由於前勞工判決而引發日本與南韓的對立,隨後演變為加強出口管制的較量,給日本和南韓的貿易、投資、人員往來蒙上一層陰影。南韓總統文在寅在8月15日的演講中呼籲進行對話,但兩國存在很大隔閡。日韓的政治對立開始影響一直非常緊密的經濟紐帶,正面臨著「政冷經冷」的危機。
在2000年代由於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南韓前總統李明博訪問竹島(南韓名:獨島),兩國關係也曾出現過惡化局面,但兩國經濟並未受到大的衝擊。
南韓的訪日遊客在2012年和2013年大幅增長,2013年的對日貿易額同比增長一成左右。日本曾經的一名外交人士説:「由於經濟關係牢固,政治上可以放心地爭吵」。
![]() |
南韓在度過1997年的貨幣危機後實現了高速增長。兩國確立了由日本企業供應零部件,三星電子等生産成品的水準分工體制。政治對立基本上不影響經濟的「政冷經熱」一直支撐著兩國關係。
但此次的局面和以往不同。南韓民眾在首爾市中心舉行抗議日本的集會,目標是日本迅銷的「優衣庫」。由於抵制日貨運動可能會趨於長期化,有關人士表示「正在進行店舖的庫存調整」。
日本的對韓投資減少了兩成。札幌啤酒在南韓銷售啤酒類飲料的合資企業7月份銷量同比減少了七成。麒麟啤酒和朝日啤酒也主動壓縮了在南韓的電視廣告。日韓貿易額1~6月同比下降了一成左右。
導致日韓關係惡化的原因是南韓最高法院2018年10月在前勞工訴訟案中判決日本製鐵(原新日鐵住金)敗訴。日本企業成了訴訟和資産扣押的對象。
如果繼續推進變賣日本企業資産的話,日方肯定會採取對抗措施。正在議論將來拒絕南韓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等方案。
日本政府8月2日做出內閣會議決定,取消南韓在出口手續上的優惠國待遇。南韓也于12日宣佈將取消對日本的優惠待遇,儘管有觀點認為對日本産業界的影響不大,但南韓企業有可能將採購對象擴大到其他國家。
兩國在歷史問題上的對立正成為日韓企業心理上的重負。在南韓和三星重工業一起建設液化天然氣(LNG)設施的日揮公司表示「現在正擔心會不會收緊對當地派駐人員的簽證」。日本某大型商社的南韓負責人透露「公司內部瀰漫著‘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被派到南韓’的氛圍,擔心萎縮局面會趨於長期化」。
儘管日韓貿易額一直在增長,但作為南韓的出口對象國,日本已經從2000年的第2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5位。中國則從第3位升到榜首。日本的重要性下降,也是導致日韓摩擦長期化的一個因素。在政治方面,文在寅上台以來推行南北和解政策,與採取壓力路線的日本存在明顯的溫度差。
企業方面還算保持冷靜。在南韓設有生産基地的東麗表示「沒有大的影響」(專務董事深澤徹)。三菱商事與南韓企業等預計年內在越南完工的燃煤火電廠「正按計劃推進」(三菱商事)。
日韓自1965年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産業界和人員交流的厚度不斷增加。在「政冷經冷」的寒風中,歷經多年構築起來的日韓紐帶正經受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首爾支局長 鈴木壯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