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方要通過抗體檢測掌握感染實際狀況

2020/05/15


  日本將展開抗體檢測,以調查新冠病毒的感染狀況。除沖繩縣將在近期實施外,東京也將從6月開始檢測。抗體檢測可幫助掌握實際感染狀況,並有可能作為重啟經濟活動的判斷材料。但抗體能否一直持續等課題仍處於探索階段。  

           

    

  抗體檢測是通過採取少量的血調查在感染時免疫功能産生的抗體。簡易檢測試劑盒幾十分鐘就能出結果,不需要專業技師等。PCR檢測調查當前是否感染,而抗體檢測的是是否感染過新冠病毒。

      

  日本沖繩縣將與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合作,5月內開始抗體檢測。將在縣立醫院5個場所,針對新冠病毒以外病因就診的患者,在取得本人同意的基礎上進行檢測。計劃每月採集2000份樣本,將在3個月裏分3次完成取樣,共計將調查6000份樣本。

          

  3.3%門診患者具有抗體

      

  有觀點認為8成新冠病毒感染者表現為無症或輕症。沖繩縣保健衛生總監糸數公表示,如果能查清這種「看不見的感染者」的數量,「將成為預測縣內各地的流行,並考慮對策的重要資訊」。

           

  東京都也將從6月起進行獨自抗體檢測。東京都醫學綜合研究所將配備每天可檢測500人的設備,通過患者血液等每月按3000人的規模實施抗體檢測。東京知事小池百合子就導入理由解釋稱「把握總體感染狀況的趨勢」。

          

  在日本的各自治體行動之前,部分大型醫院已經在試驗性地開展抗體檢測。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病院在4月7日前的8天內裏對1000名門診患者進行了檢測。其中33人已有抗體,佔比3.3%。按這一比例簡單推算,在約150萬神戶市民當中,大概4萬人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達到PCR檢測確診人數的數百倍。

           

  大阪市立大學準教授城戶康年等人對前來該大學醫院就診的312人進行檢測,發現3人具有抗體。由此推斷,約270萬大阪市民中,1~2%的人可能已産生抗體。

           

  要想推測感染途徑不明的社區感染率,需要精心設計檢測對象的挑選方式。神戶市市長久元喜造表示,「怎樣才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還沒有想好」。而大阪市立大學準教授城戶則表示,「只要檢測一定的群體,就能預想到感染的擴散」。

          


  

  抗體檢測存在精度低於PCR檢測的問題。最近通過調查2種類型的抗體,出現精度提高的檢測方法。據悉,瑞士大型藥企羅氏製藥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緊急使用許可,其技術達到了接近100%的準確率。

         

採血進行新冠病毒的抗體檢測(GETTY-KYODO)

         

  如果選擇合適的技術並增加檢測數量,將會縮小與實際狀況的差距。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講師越智小枝認為,「如果反覆檢測並持續跟蹤傳播趨勢,將會很容易掌握感染狀況」。這將有助於解除外出限制等政策的制定。

          

  紐約州每天檢測2000例 

       

  其他國家正在實施以市民為對象的大規模調查。美國國內感染人數最多的紐約州自4月20日起每天進行約2000例抗體檢測。5月1日之前以1.5萬人為對象實施了檢測,其發佈的推算數據顯示,該州12.3%的人口攜帶了抗體。

               

  美國史丹佛大學等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縣以3300人為對象進行了檢測,陽性率為1.5%,按照這一數據推算,該縣2.49%~4.16%的人口可能攜帶抗體。中國武漢也計劃啟動規模超過1萬人的檢測。此外,德國和意大利等也在進行抗體檢測。

         

  部分國家正在考慮向抗體攜帶者分發「證明」讓其復工。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此表示擔憂,稱「沒有證據表明(抗體攜帶者)不會再次感染」。

            

  感染後的免疫功能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有觀點指出,並不能確定攜帶抗體者有免疫功能,仍有再次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抗體的持續時間也不確定。

           

  如果具有免疫的人達到人口的6~7成,疫情被認為就會趨於平息。根據先行調查估算,日本的抗體攜帶率僅為百分之幾,就連出現大量感染病例的美國紐約州也與這一比例相差甚遠。

           

  據大多數專家預測,「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將會在2020年秋季以後到來。要掌握第二波疫情的前兆,必須建立可以持續增加抗體檢測量的體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