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安保條約生效60年,日本著手戰略大調整
2020/06/24
6月23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迎來生效60年。日本政府開始著手全面調整安保戰略。為此提供契機的是陸上導彈攔截系統「陸基神盾」的部署計劃的停止。面對影響力不斷提高的中國,日本需要站在經濟安全保障等多種角度考慮安保問題。
![]() |
安倍在《日美安保條約》60週年紀念招待會上致辭(2020年1月19日) |
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在6月22日召開的記者會上強調「日美安保體制一直是我國外交與安保的軸心」。他同時表示「日美同盟如今不僅是我國,還成為印度-太平洋地區乃至國際社會和平與穩定的基礎」。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目標是在2020年內修改寫明瞭日本中長期外交和安保基本理念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最早將於本週內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進行討論。該戰略2013年12月由安倍首次制定。此次也將是第一次修改。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修改將與同盟國美國進行協商。由於焦點是應對中國,將與現行日美安保體制聯動。此次將對多方面的內容進行討論,除了導彈防禦之外,還包括防止與安保相關的最先進技術外流的對策等經濟安全保障措施。
![]() |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日本的口罩和防護服等供應鏈依賴中國的問題有所暴露。因此,還將討論如何適應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環境,包括在戰略物資的採購上建立不過度依賴中國的體制。防備未知傳染病擴散的邊境口岸對策也是討論的問題之一。
網路和宇宙空間中的安全保障問題的重要性也日趨突顯。日本如何與組建「太空軍」的美國保持步伐一致也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對象原本設想以「大約10年左右」為期限,修改也是10年一次。但由於日本所處的安保環境迅速變化,應該解決的課題也日益多樣化。因此,日本政府以陸基神盾問題為契機,決定將修改安保戰略的時間提前。
![]() |
日本停止了陸基神盾系統部署計劃(位於美國夏威夷州的美軍「神盾」實驗基地,2019年1月,Kyodo) |
對於2021年9月迎來自民黨總裁任期屆滿的安倍來説,此次也是為「後安倍時代」需要繼承的安保戰略奠定基礎。
修改安保戰略的直接契機是由於陸基神盾系統部署計劃的停止,日本必須從根本上調整導彈防禦戰略。
日本的導彈攔截體系以前按照(1)神盾艦的海基攔截導彈系統(SM3)、(2)地對空誘導導彈愛國者3(PAC3)、(3)陸基神盾系統(Aegis Ashore)的三個層面進行規劃。
日本政府正以取消該計劃為前提,重新討論反導戰略。日本自民黨內有意見認為,應該擁有在受到攻擊前先發制人的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
安倍也在6月18日的記者會上強調「在對手能力提高的背景下,我們正思考是否有必要拘泥於迄今為止的討論。就在這一想法下,自民黨提出了方案。我覺得應該接受」。
過去,為避免受到涉嫌背離專守防衛方針的批評,日本一直未擁有對敵方基地攻擊的能力。
而對敵方基地攻擊能力擁有論浮現出來的背景是,有人認為即使不實際發動攻擊,只要擁有攻擊能力,就能給對方形成一定的威懾力。
日本現有的導彈防禦系統已經跟不上導彈技術開發的速度。朝鮮將開發在低空按不規則規軌道飛行的新型導彈,中國也將開發高超音速導彈。
菅義偉在6月1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希望在憲法範圍內,在專守防衛這一框架下進行充分討論」。
隨著日本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確定未來10年防衛力整備和運用方向的《防衛計劃大綱》(簡稱:防衛大綱)以及相當於2023年度前防衛裝備品等採購計劃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簡稱:中期防)也將重新調整。
《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是作為日美同盟基礎的條約。1951年簽署的舊條約因美軍對日防衛義務不明確而於1960年修訂。修訂的條約規定,日本受到武力攻擊時,日美兩國擁有「應對共同危險」的防衛義務,日方允許美軍使用其國內設施。
日本時任首相岸信介於1960年1月19日簽署了修訂後的《日美安保條約》。在反對條約的學生們激烈抗議下,在日本國會上獲得自然承認而通過,於1960年6月23日生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