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子化對策失去的30年

2020/08/26


       日本的少子化傾向仍在持續。2019年的合計特殊出生率(即「總和生育率」,表示每位女性一生中所生孩子的平均數)為1.36,連續4年下降,跌至12年來的最低水準。2019年出生人口為86萬人,跌破90萬人的時間早於預測,甚至出現了「86萬衝擊」的説法。

 

日本的新生兒人數2019年跌破90萬人

 

       雖然日本政府並沒有袖手旁觀,但應對新冠疫情讓政策的優先順序發生變化。

 

       日本政府717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經濟財政運營與改革基本方針(骨太方針)。少子化本來應該是今年經濟財政諮詢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

 

       日本政府原本要根據題為「推進根本性少子化對策」的民間議員報告進行討論,正在此時局面發生了變化。骨太方針作出了專注於疫情防控的決定,少子化則列入最後一章《實現「新日常」》的一部分。

 

       而且,今年還趕上了代表日本中長期對策方針的《少子化社會對策大綱》5年一次的修訂。雖然大綱中列入了很多措施,但為其提供支援的財政來源的討論卻停滯不前。

 

       今年日本的少子化也許會進一步加劇。

 

       東京都一位家中有小學生和3歲兒童的主婦(36歲)表示,「作為新冠一代,很擔心疫情會對孩子的成長産生長期影響」。在日本發佈緊急事態宣言期間,公園的遊樂設施和育兒支援設施紛紛關閉。這位家庭主婦稱,在和兩個孩子一起宅在家中的日子裏,「再次感受到了帶孩子的孤獨無助」。

 

       東京大學成長保育實踐政策學中心自4月底起用兩周時間,向學齡前兒童的監護人調查了疫情對生活的影響。結果顯示,有6成監護人處於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接受抑鬱症檢查的狀態。

 

       對孩子的成長和收入減少等的強烈擔憂與監護人的精神壓力有關。日本有很多聲音表示難以兼顧居家辦公和育兒。東京大學準教授野澤祥子表示,「為了避免疫情防控給育兒和孩子的成長帶來風險,需要保持平衡。社會和企業應該考慮相關對策,讓包括育兒家庭在內的部分人免受影響」。

 

       少子化可以説是已開發國家的共同煩惱。出生率隨著女性進入職場而降低,部分國家通過創造男女都能兼顧工作和家庭環境以及對育兒家庭提供經濟方面的援助,使出生率得以回升。

 


 

       過去和日本一樣出生率長期低下的德國也呈現出回升趨勢。近年來出生率保持在1.5水準。德國2013年開始為所有1歲以上兒童提供保育保障,還致力於幫助人們兼顧工作和育兒,比如促進父親休育兒假等。

 

       日本的少子化對策的起點要追溯到30年前。1990年,日本發生了上年出生率跌至有統計以來最低水準的「1.57衝擊」。之後,泡沫經濟崩潰。日本政府開始致力於經濟和老齡化問題,沒能採取大膽的少子化對策,時間就這樣流逝。

 

       「這30年到底做了些什麼?」日本執政黨自民黨6月成立的少子化問題項目組接連提出了嚴厲的意見。擔任主席的前少子化擔當相松山政司表示,「政府的政策不一定會取得成果。將正視這一現實,通過政治途徑向前推進相關工作」。

 

       育兒孤立無援、難以兼顧育兒和工作、就業不穩定,疫情凸顯出的這些擔憂與日本政府迄今為止的少子化對策的根本性弱點相重合。

 

       政治無法消除育兒家庭和打算今後組建家庭的年輕一代的擔憂,少子化也是這種情況造成的後果。不受危機影響,重新審視失去的30年,才是為擺脫「86萬衝擊」邁出的第一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政治部次長 山內菜穗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