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社會遺忘的「無園兒」
2019/07/11
在日本存在超過3歲卻既沒上幼兒園也沒上保育園的兒童。為減少想進幼兒園等但進不去的「等待入園兒童」,日本正推進相關對策。不過,一些甚至不知道父母想不想讓自己入園的兒童成為被遺忘的對象。由於這些兒童與社會的接觸點較少,取日語「無緣(Muen)」的諧音,在日本也被稱為「無園兒(Muen ji)」。最近的研究顯示,無園兒中,貧困家庭和外籍人士的孩子較多。這背後浮現出困難的狀況。
「在全球,相關研究取得進展,而日本卻沒有關於未入園兒童的調查。」(日本北里大學講師可知悠子)
![]() |
幼兒園和保育園原本是兒童與社會的接觸點…… |
日本未入園兒童約10萬人
日本北里大學的可知悠子講師之所以開始未入園兒童的研究,正是因為在日本相關研究一片空白。她與哈佛大學的Kawachi Ichiro教授等人分析了日本厚生勞動省的「21世紀出生兒縱斷調查」。最近發佈的論文作為「首份實態調查」而備受保育相關人士關注。
論文指出,日本家庭年收入最低的群體(平均241萬日元)與最高的群體(平均1007萬日元)的4歲兒童相比,年收入低的家庭的兒童未入園的可能性要高出1.5倍。另外,父母一方為外籍的情況下,未入園的可能性是雙方均為日本籍家庭的1.5倍。兄弟姐妹較多的情況以及「無法説出自己名字」等發育遲緩兒童中,也有很多未入園兒童。
![]() |
可知悠子表示「在歐美,包括移民在內,貧困兒童未能享受幼兒教育。在日本也是一樣,由於貧困、外籍、多子等原因,在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兒童容易成為未入園兒」。
致力於兒童貧困對策的東京都足立區在2015年度開始以學齡前的4~6歲兒童為對象實施的牙科檢查。也正是在此時發現了未入園兒童的異常情況。這些兒童要麼不來接受健康檢查,來的兒童也有很多蛀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