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3.5萬名新冠患者居家療養
2021/05/18
由於新冠疫情擴大,日本各地被迫居家療養的人急劇增加。因病床不足,存在重症化風險的人無法住院治療。醫生出診和線上診療等措施也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在居家療養中死亡的例子較為突出。在第4波疫情來襲、變異病毒感染擴大的背景下,包括解決根本性問題「病床不足」在內,支援和救助感染者的「總動員」成為日本的當務之急。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顯示,4月7日全日本的居家療養人數為7269人,到5月12日達到3萬4537人,約1個月時間裏猛增至4.7倍,人數逼近第3波疫情的峰值3萬5394人(截至1月20日)。與第3波疫情不同的是,傳染性強、存在病情迅速變化風險的變異病毒也開始在地方擴散。如果各地因病床緊缺而無法住院的感染人數增加,那麼在療養中死亡的人數就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增加。
![]() |
情況最為嚴重的地區是大阪府。3月以後第4波疫情來襲,單日新增感染人數持續超過1000人,在這種情況下,包括暫時無法入院而在家等待的人在內,共有18人死在家中。遠遠高於第3波疫情時在家死亡的人數(1人)。
大阪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病床使用率很高,無法確保收治患者的醫院。無法詳細確認居家療養者的身體狀況,無法應對病情突然惡化的病人」。據大阪府稱,截止到5月15日,居家療養人數已達到1萬3449人,約為第3波疫情高峰期1月下旬的5倍。因無法確定治療方針而「正在協調住院和療養等」的患者大幅增加。
兵庫縣神戶市健康局稱,「目前處於血氧飽和度低的病人也無法住院的危機狀況」。據悉,血氧飽和度低於93%時,有可能陷入呼吸衰竭,需要住院治療,但該市內血氧飽和度為80%水準的病人每天新增60~70人,只有10~15人能夠住院。
大阪府為了解決問題而于4月28日把為居家療養者進行線上診療的醫療機構增加6成,達到約450個。由醫生詢問患者的症狀,並開出退燒藥等處方。大阪還推行另一項舉措,由醫生為夜間和休息日身體狀況突然發生變化的居家療養者出診,為其輸氧或進行藥物治療。
![]() |
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員忙於確認居家療養者的身體狀況等(名古屋市中川區) |
但是線上診療的使用情況尚無法掌握。隨著感染人數增加,由保健所向居家療養者詢問情況的工作容易出現延遲。大阪府相關負責人呼籲稱,「如果感染人數不減少、病床短缺得不到緩解,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月12日列入緊急事態宣言對象的愛知縣情況也很嚴峻。據愛知縣統計,截至5月13日居家療養者達到3425人。雖然已在酒店確保了1300個房間作為住宿設施,但實際接收人數不到300人。受接送入駐者的車輛等限制,擁有805個房間的名古屋站前的酒店一天最多也只能新接收約40人。
住宿設施有醫務人員常駐,而居家療養者只是由保健所每天電話溝通。如果療養者不接電話,保健所也無法辨別是身體狀況變差了,還是不想接電話。保健所職員沒有時間到府確認身體狀況,「只能反覆打電話」(愛知縣傳染病對策課)。
在北海道札幌市,應急病床使用率達到96%(截至5月13日),接近滿床。札幌已將達不到出院標準但症狀緩解的患者轉為居家療養,並計劃把應對疫情的職員由約350人增加到1千人左右,加快採取措施。
也有地方政府的對策取得了效果。神奈川縣形成了與當地醫學會等合作為居家療養者提供支援的「神奈川模式」。只要符合75歲以上及血氧飽和度95%以下等條件,護士不僅會每天電話,還會根據需要到府服務,從2月到5月上旬,神奈川縣未出現在家死亡者。
東京都也建立了利用LINE等24小時管理居家療養者身體狀況的機制,還在構建與醫學會合作的出診體制。1~2月東京有38名居家療養者死亡,3~4月減少至5人。不過,如果感染進一步擴大,病床變得緊張,居家療養者的死亡人數有可能再次增加。
日本東邦大學教授館田一博強調稱,「很多報告顯示,變異病毒發展至重症的時間很短,症狀變化很快。需要給予療養者更週到的支援」。並表示「只能採取適當評估陽性者的重症度,通過到府診療等持續觀察病情的體制」。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專家組織在5月6日的提議中指出「應該強化診療所的作用,擴大對療養中的感染者的關注」。呼籲日本政府為跨縣確保病床和醫務人員的「廣域協調」提供支援。為了守護持續增加的居家療養者的生命,在加快確保病床的同時,需要日本政府與地方政府及醫學會合作加強支援的全國總動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